岁岁迟开苦积阴,重阳不得逐登临。
幽人岂可无甘节,芳草繇来有本心。
老向炎天嫌雪少,寒成佳色喜霜深。
东篱人去谁能采,泛酌秋英更鼓琴。
岁岁迟开苦积阴,重阳不得逐登临。
幽人岂可无甘节,芳草繇来有本心。
老向炎天嫌雪少,寒成佳色喜霜深。
东篱人去谁能采,泛酌秋英更鼓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菊·岁岁迟开苦积阴》。诗中通过描述菊花的生长状态和诗人的感慨,表达了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 诗意解读:
- 岁岁迟开苦积阴:每年的秋天,菊花都因为积累了大量的阳光而推迟开放,这象征着隐士们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才华或志向。
- 重阳不得逐登临:重阳节是登高赏菊的传统节日,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无法在重阳节时与友人一起登高赏菊的遗憾。
- 幽人岂可无甘节:隐士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不应被外界的喧嚣所左右。
- 芳草繇来有本心:即使是普通的草花,也会坚守自己的本性,不会随波逐流。
- 老向炎天嫌雪少:年老的人更喜欢凉爽的环境,而不是炎热的夏日。
- 寒成佳色喜霜深:寒冷的季节里,深秋的颜色更加美丽,这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东篱人去谁能采:没有人能够采摘到这些盛开的菊花,因为它们只属于隐士。
- 泛酌秋英更鼓琴:诗人选择用酒来浸泡菊花,借以消解心中的忧愁,同时也喜欢弹奏琴来抒发情感。
- 关键词释义:
- 秋菊:指的是秋天开放的菊花,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
- 露水:指菊花上的露珠,代表了清新和纯净。
- 登临:指登山观赏风景,引申为寻求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 甘节:指隐士的生活态度,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非物质上的富足。
- 文化背景:
- 菊花在中国文学中常常作为隐逸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羡慕。
《菊》这首诗不仅是对菊花美丽景象的描述,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