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多花蕊在篱东,不食愁将苦薏同。
朵朵霜乾犹抱蒂,枝枝露湿已当丛。
秋来栗里多佳日,岁晏陶公有素风。
天为忘忧生此物,摘来休使酒樽空。
菊
无多花蕊在篱东,不食愁将苦薏同。
朵朵霜乾犹抱蒂,枝枝露湿已当丛。
秋来栗里多佳日,岁晏陶公有素风。
天为忘忧生此物,摘来休使酒樽空。
译文:
菊花
篱笆东头很少见开花,它不会因为食物不足而发愁,而是把苦薏当作食物。
花瓣被霜打后仍然紧紧抱住花蕾不放,即使露水沾湿了枝条,它也依然茂盛。
秋天来到栗子山有很多美好的时光,冬天来临,陶公(陶渊明)依然保持他一贯的清廉作风。
这种植物天生具有忘却忧虑的特性,所以人们经常采摘它来消解忧愁,不要等到饮酒时却空空如也。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的诗作,诗人通过赞美菊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清高品质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菊”作为我国传统的名花之一,历来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本诗以菊花为主题,通过对菊花的生长环境和特性的描述,展现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
首句“篱东无多花蕊”,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菊花生长的环境,暗示了菊花的孤独与高洁。接下来,诗人进一步描绘菊花的特性,“不食愁将苦薏同”,既表现了菊花的坚韧不拔,又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之情。接着,诗人以“朵朵霜乾犹抱蒂,枝枝露湿已当丛”两句描绘了菊花的美丽景象,既展现了菊花的坚韧,又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最后两句“秋来栗里多佳日,岁晏陶公有素风”,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赞美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菊花的生长环境和特性的描绘,展现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和坚韧精神,表达了诗人对清高品质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