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忠魂在旧京,君臣自此益深情。
佯狂岂是三仁志,哀痛犹传一代声。
往日衣冠留木末,只今俎豆失江城。
无多书种难留汝,恨绝兴王不爱名。
【注释】
木末亭:在南京,相传是三国时孙权曾登此亭观江。
想像忠魂:想像那些忠诚的亡国之君。旧京: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古称“六朝旧都”。君臣自此益深情:自东吴灭亡后,君臣之间再也没有像过去那样深厚的感情了。
佯狂岂是三仁志:佯狂并非汉末的孔融、张辽、陈琳三人的志趣。
哀痛犹传一代声:悲哀的哭声还被人们传唱着。
往日衣冠留木末,只今俎豆失江城:昔日的衣冠留在树木的尖端,如今的祭祀已失去原有的地方,即长江以南。俎(zǐ):祭祀时盛黍稷的礼器。豆:祭祀时盛肉类的礼器。
无多书种难留汝,恨绝兴王不爱名:你留下的只有书籍,但可惜的是你没有留下姓名。兴王:指孙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流寓金陵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前朝的追忆和感伤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故国和故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联“想像忠魂在旧京,君臣自此益深情”,诗人想象着忠烈的亡国之君仍在京城之中,而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旧朝的怀念之情和君臣之间的深厚情感。
颔联“佯狂岂是三仁志,哀痛犹传一代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假装疯狂的人并不是像汉末的三位仁人那样的志向,他们的哀痛之词却代代相传。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来强调自己的忠臣身份和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颈联“往日衣冠留木末,只今俎豆失江城”意思是说:往日的衣冠已经留在树木的尖端,现在的祭祀却失去了原有的地方,即长江以南。这里的“木末”指的是金陵城的北郊;“俎豆”则是祭祀所使用的祭品和祭器,此处借指对过去的纪念。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故国之人的怀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对故国和历史的深深感慨。
尾联“无多书种难留汝,恨绝兴王不爱名”,这句诗中的“无多书种”是指自己留下的遗书,而“恨绝兴王不爱名”则是指对自己的不满和失望。整句诗的意思是:没有多少书籍能够留下来,而我也深感遗憾,因为孙权这样的君王并不重视自己的名声。
这首诗通过对故国的追忆和感伤,以及对孙权的批评,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国家和历史的深深忧虑和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