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亭临万井中,遥遥正对孝陵宫。
九原未肯成黄土,十族犹然吐白虹。
自古以来无此死,教人不忍作愚忠。
雨花台畔啼鹃满,血染蘼芜一片红。
【注释】
木末亭: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建。
九原:指已故的祖先。
十族:指与朱元璋有仇怨的家族。
雨花台:位于南京市东郊。
血染蘼芜:形容鲜血洒满草木。
【赏析】
《木末亭》是明朝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对木末亭的历史背景和现状的描述,抒发了他对明朝灭亡的悲痛和对忠诚的反思。
首句“木末亭临万井中,遥遥正对孝陵宫”描绘了木末亭的地理位置及其与孝陵宫的关系。木末亭地处南京城东南角,是观察城市景色的最佳地点。而孝陵宫则是明朝皇帝的陵墓,位于城东的钟山脚下。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沧桑感和对亡国的悲愤之情。
第二句“九原未肯成黄土,十族犹然吐白虹”则转向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这里所说的“九原”指的是死者的墓地,而“十族”则是指与朱元璋有仇怨的家族。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那些被株连九族的人的同情和对忠诚的质疑。他认为,历史上没有这样的死法,也不应该有人因为忠诚而被冤杀。
第三、四句“自古以来无此死,教人不忍作愚忠”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死法,因此人们不应该为了忠诚而牺牲自己的生命。这里的“愚忠”指的是盲目地忠诚于某人或某种理念,而不顾个人安危。诗人在这里呼吁人们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盲从他人的意志。
最后两句“雨花台畔啼鹃满,血染蘼芜一片红”则具体描写了木末亭的景色和氛围。这里的“雨花台”是南京著名的风景区,而“血染蘼芜”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和死亡的景象。诗人用“一片红”来形容鲜血洒满草木的情景,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哀痛,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这首诗通过对木末亭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忠诚的思考。他主张人们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不要盲目地追随别人的意志。同时,他也批判了战争和暴力行为对和平生活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