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才藻见声诗,公暇挥毫向曲池。
吐绶文禽花暖处,晒珠琼蚌月晴时。
冬开最喜梅枝早,夏熟多愁荔子迟。
野客相通情不厌,笑倾金屈酒盈卮。

菉猗亭次张观察韵

【注释】

菉猗亭:位于苏州城东南,为明代著名诗人王稚登所建。

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才藻:才华和文采。

公暇:闲暇之时。挥毫:挥舞毛笔写诗作文章。

吐绶:指鹦鹉鸣声宛转悠扬。文禽:指美丽的鸟。花暖处:指花开得正盛的时候。

晒珠:比喻珍珠,也指月色如银。蚌:指月亮。晴时:晴朗的日子。

冬开最喜梅枝早:冬天开放的梅花最早盛开。

夏熟多愁荔子迟:夏天结果的荔枝果实太多,让人感到忧愁。荔子:指荔枝。

野客:指作者自己。相通情:相互了解、亲近。情不厌:情感交流没有满足。笑倾金屈酒盈卮:笑着用金杯斟满美酒,满满的酒杯溢满了酒香。

【译文】

使君的才华和文采在诗歌创作上已经得到了体现,他闲暇时挥洒着手中的笔墨,在曲池边吟咏。

吐出的羽毛在温暖阳光下婉转地歌唱,就像美丽的鸟儿在沐浴月光;而当太阳高照,珍珠般的蚌壳在月光照耀下闪烁,仿佛珍珠一般璀璨。

冬天里最先开花的是梅花,它早早地绽放在枝头,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气息。而夏天的荔枝因为果实过多而让人感到忧愁,因为它成熟了却迟迟不能采摘下来。

我与那些野客们相互了解、亲近感情,从未有丝毫的满足,我们笑着用金杯斟满美酒,满满的酒杯中溢满了酒香。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景物是一幅山水画面。

诗的开头两句“使君才藻见声诗,公暇挥毫向曲池。”赞美了使君的高超诗才。使君即州郡长官,这里指苏州知府。“见声诗”即指他的诗才出众,能够写出动听的诗句。而“公暇挥毫向曲池”,则描绘出他在空闲时间挥毫泼墨于曲池之中的情景。这里的曲池,就是著名的菉猗亭。

第三句“吐绶文禽花暖处,晒珠琼蚌月晴时。”则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文禽,指美丽的鸟儿。花暖处,指花开得正好的地方,这里指菉猗亭周围盛开的花草之地。吐绶文禽,即吐出的鸟羽,形容鸟儿在温暖的地方欢唱。晒珠琼,指的是明月照耀下的晶莹如玉的蚌壳,比喻月光如水,映照出万物的美丽。

第四句“冬开最喜梅枝早,夏熟多愁荔子迟。”是对四季变化的独特见解。冬天开放的梅花最早盛开,而夏季成熟的荔枝却因为过多而令人担忧,无法及时采摘下来。这句诗不仅描绘出四季的变化,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后四句“野客相通情不厌,笑倾金屈酒盈卮。”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向往。野客,泛指游人或友人。通情,即互相了解、亲近之情。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人与游人之间互相了解、亲近的感情,从未有丝毫的满足;他们笑着用金杯斟满美酒,满盈的酒杯中溢出了浓浓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四季变化的细腻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