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高含曙色光,天鸡声里见东皇。
乾坤未毁终开辟,日月方新尚混茫。
儿女参差从小起,杯盘次第进椒香。
欣欣举寿慈颜喜,有道曾孙满北堂。
【注释】
①庚午:唐肃宗上元元年。
②银烛:指蜡烛。高含曙色光:犹言高悬在天,映照出曙色之光。
③天鸡:指鸡。声里:在声音中。东皇:指日神。这里借指太阳。
④乾坤:指天地。
⑤日月方新尚混茫:谓日月正以光明灿烂而运行不息。
⑥儿女:这里指男女青年。从:跟随。
⑦杯盘:指酒食。次第:按次序。进椒香:即椒房,指帝王的卧室。椒香泛指佳肴美味。
⑧欣欣举寿慈颜喜:语出《尚书·君牙》:“王曰:‘嗟!予有嘉命!’”意指君王对臣民的恩典。曾孙:指孙子辈的男子。满北堂:满屋都是。
【赏析】
《庚午元日作》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元旦,时值安史之乱已经平息,国家又重新安定了。诗人面对新年,心情十分愉悦,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乐观情绪的诗篇。
“银烛高含曙色光,天鸡声里见东皇。”开篇两句,诗人就描绘了一幅明丽的节日景象:高悬的银烛映照着曙光,天边的鸡鸣声中传来了报晓的雄鸡啼叫,预示着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这里的“银烛”、“曙色光”形象地描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而“天鸡声里见东皇”则表达了诗人对新春的期待与喜悦之情。
颔联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新春的美好画面:“乾坤未毁终开辟,日月方新尚混茫。”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天地自然的壮阔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诗人认为,经过战乱的破坏后,国家终于迎来了新的春天,一切都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同时,诗人还寄寓了自己的期望与愿景,希望国家能够像日月一样永远保持光明与繁荣。
颈联两句,诗人通过描述人们的喜悦场景来表现新春的气氛:“儿女参差从小起,杯盘次第进椒香。”这里,诗人描绘了人们在新春之际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场景。男女青年们纷纷从小起床,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而家家户户则摆满了丰盛的酒食,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新春的热闹与欢乐氛围。
尾联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欣欣举寿慈颜喜,有道曾孙满北堂。”在这美好的新春时刻,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仿佛都在为新一年的好运而欢呼。而诗人则祝愿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能够拥有一个充满幸福与快乐的北堂(古代房屋以北为厅堂),从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诗通过描绘新春的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和个人幸福的期望。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