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公真迹世间希,博取锱铢更典衣。
书画未充三日腹,文章长得百年饥。
求仁岂是专求粟,采义何尝但采薇。
悔使黄金如粪土,暮龄生计益全非。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卖画的感慨与反思。

诗句释义:

  1. “董公真迹世间希,博取锱铢更典衣。书画未充三日腹,文章长得百年饥。”
  • “董公真迹”指代董其昌的书法作品,“真迹”即原作、未经过修饰的书法作品。
  • “博取锱铢”意味着为了获取微小的利益,不择手段地出售真迹。
  • “典衣”指的是卖掉衣物以换取金钱。
  1. “求仁岂是专求粟,采义何尝但采薇。”
  • “求仁”和“采义”在这里都是指追求高尚的道德或理想。
  • “粟”在这里比喻金钱。
  • “采薇”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描述在艰难的环境中仍坚持正义的行为。
  1. “悔使黄金如粪土,暮龄生计益全非。”
  • “悔使黄金如粪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过去行为的后悔,认为自己不应该因为追求金钱而放弃了真正的价值。
  • “暮龄”指的是老年,暗示诗人已经年老。
  • “生计”指的是生活来源。

译文:

董其昌的书法真是世间难得一见的珍宝,我为了区区几文钱竟然不惜典当衣物。虽然画作丰富到足以填满三天之腹,但我的文章却难以支撑我过上一百年的生活。我追求的是仁义之道,难道只是为了那微不足道的粮食?我采摘的是道德的象征,难道只是为了那微薄的收获?我悔悟了,原来那些黄金对我而言不过是一堆无用的粪土,我现在的生活已经变得完全失去了意义。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虚荣。诗人通过对董其昌真迹的描绘,表达了对金钱至上价值观的批判。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经历,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可能失去道德和信仰的悲哀。这种反思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不应忘记精神生活的提升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