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生日舞莱衣,今但堂前拜素帏。
尚可支床同阮籍,会须庐墓学罗威。
啼鹃血尽声难久,病鹤神伤梦亦稀。
膝下婆娑终已矣,茫茫肤发欲安归。
【注释】:
年年生日舞莱衣,今但堂前拜素帏。
尚可支床同阮籍,会须庐墓学罗威。
啼鹃血尽声难久,病鹤神伤梦亦稀。
膝下婆娑终已矣,茫茫肤发欲安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病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死亡的无奈。
第一句“年年生日舞莱衣,今但堂前拜素帏。”,诗人回忆起往年的生日,那时他都会穿上华丽的礼服,与家人一起庆祝。然而,今年的他只能在堂前拜祭,穿着素白色的帏帐。这种对比,既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也反映了生命的无常。
第二句“尚可支床同阮籍,会须庐墓学罗威。”,诗人想象着自己能够像阮籍一样,躺在床上畅谈人生,或者学习诸葛亮那样为刘备修建坟墓。这些设想虽然美好,但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望。
第三、四句“啼鹃血尽声难久,病鹤神伤梦亦稀。”,诗人以啼鹃和病鹤为喻,表达了他对生命终结的哀伤。啼鹃的血已经流尽,声音难以持久;病鹤的神伤也难以持久,连梦境也变得稀少。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最后一句“膝下婆娑终已矣,茫茫肤发欲安归。”,诗人感叹自己的衰老和死亡即将来临。他的膝盖已经弯曲,头发也已经花白,这一切都表明他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然而,他对于死亡的态度却并不消极,反而有一种从容和平静。他认为,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反而会让他的心灵得到解脱。
这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借代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死亡的无奈和接受。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