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秋草似云黄,石壁横开谷口光。
白昼虫声多叹息,应怜游子客蛮方。
【注释】
赣:今江西赣江一带。南安:地名,在今江西大余县西。湘江:长江支流。
云:这里指秋草。千山秋草似云黄:形容山色苍翠欲滴,秋天的草色像黄色的云一样。
石壁:指山崖上的岩石。横开:高耸、突兀。谷口:山谷口,指山口的出口处。光:明亮的光芒。
白昼:白天。虫声:蝉鸣声。多叹息:许多蝉鸣声都是长叹。应怜游子客蛮方:应该同情那些游子在蛮荒之地的艰辛。
【赏析】
此诗写诗人行至南安时所见到的景色,表达了对旅途艰险的感慨和对远方游子的同情。
首句写诗人行至南安时所见之景。“自赣上”,即从南安出发,由赣江上行。“南安川路甚曲”,南安川道路弯曲难行。“三十六湾”点明行程之艰,“舟人称为湘江湾”,则见诗人对湘江的熟悉程度。次句以湘江与赣江相比,突出了南安川道路的曲折难行。
颔联写诗人在南安川所见之景。“石壁横开”是说山崖高耸入云,突兀而起,有如石壁横开。“谷口光”,是指山口处的阳光透过峡谷照到岩壁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辉。“千山秋草似云黄”,“千山”形容山之多,而秋日里满山遍野的秋草绿得发黄,犹如云朵般地铺展开来,色彩绚丽夺目。“石壁横开”,与“千山秋草似云黄”相辉映,形成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颈联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白昼虫声多叹息”,白昼里的虫鸣声中充满了叹息。“应怜游子客蛮方”,应该是这些虫鸣之声在同情那些游子在蛮荒之地的艰辛。这里的“游子”指的是诗人自己。
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怀。前两句通过写自然景色,表现了旅途的艰险和对远方游子的同情。后两句则抒发诗人的感慨。“千山秋草似云黄”和“白昼虫声多叹息”,都是用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旅途的艰难;“应怜游子客蛮方”,则是用“多叹息”来衬托出旅人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旅途艰险和远方游子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