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握大象,长为天下君。
澄潭龙不见,嘘气成风云。
维彼蒲衣子,渊玄莫能伦。
朝隐泰山霞,暮游洪河津。
仁义乃蘧庐,逍遥葆其真。
春雷惊百卉,阊阖涣波鳞。
时哉无与言,天倪一何神。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至高无上、超越世俗的境界的向往。

“至人握大象,长为天下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达到至高境界的人,就像握着巨大的大象一样,他们能够长久地统治着整个天下。这里的“至人”指的是那些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的人,而“握大象”则比喻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和智慧。接着,“澄潭龙不见,嘘气成风云。”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景象:在清澈的潭水中,原本应该存在的龙却看不见了,但是通过某种神奇的力量,却能创造出风云。这里的“澄潭龙不见”可能是在暗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而“嘘气成风云”则是在表达这种境界的力量和神奇。

“维彼蒲衣子,渊玄莫能伦。”这句话是在赞美那些像蒲草一样的普通人。蒲草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它的形状就像人的蒲团一样,因此被用来比喻那些平凡而又坚韧的人。这里的“渊玄莫能伦”则是在强调这些人的深奥和难以比拟之处。

“朝隐泰山霞,暮游洪河津。”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日出和日落的场景:早晨的时候,人们可以看见泰山上的霞光;傍晚的时候,人们可以看见洪河边的景色。这里的“隐”和“游”分别代表了隐居和游历,都是人们在追求更高境界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动。

“仁义乃蘧庐,逍遥葆其真。”这句话则是在强调仁义的重要性。蘧庐是一种古代的车床,用来存放衣物。这里的“仁义”可以理解为仁义之道,而“逍遥葆其真”则是在强调保持内心的自由和纯真。

“春雷惊百卉,阊阖涣波鳞。”这句话则是对大自然的赞美。春天的雷声可以惊醒百花,而天空中的阊阖门则可以消散波浪般的云彩。这里的“惊百卉”和“涣波鳞”都是用来形容大自然的壮观和美丽。

这首诗通过对至人、蒲衣子、仁义、自然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境界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诗意,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