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布多战功,数能窘汉王。
摧刚以为柔,得脱因濮阳。
朱家不相负,名声闻四方。
滕公非任侠,为汉求忠良。
从容为上言,私怨以之忘。
廷叱樊将军,十万罢横行。
辞气何刚直,殿上皆惊惶。
天下虑摇动,生民尚痍创。
嫚书禽兽言,安足争短长。
孝惠至高后,兵革久不兴。
实以季布力,海内得宁康。

这首诗是咏古的,通过描述季布、朱家、滕公等人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牺牲。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节: 季布多战功,数能窘汉王。
译文:季布有很多战争功劳,多次使汉朝陷入困境。
注释:季布(?-前204),秦末起义军领袖之一,后归降刘邦,被封为郎中。他多次立下战功,使刘邦的军队多次陷入困境。

第二节: 摧刚以为柔,得脱因濮阳。
译文:以摧折刚强来使自己变得柔和,得以逃脱是因为濮阳的计谋。
注释:濮阳,地名,位于今河南濮阳市。季布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摆脱了困境。

第三节: 朱家不相负,名声闻四方。
译文:朱家不背叛自己,他的名声传播到四方。
注释:朱家(?-前169),西汉初年著名的刺客。他忠于朋友,不为利益所动,因此名声远扬。

第四节: 滕公非任侠,为汉求忠良。
译文:滕公并不是任侠之人,他寻找忠诚善良的人才,为汉朝效力。
注释:滕公,即曹参的儿子曹窋,他是西汉初年的著名政治家。他注重选拔忠诚的人才,为汉朝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五节: 从容为上言,私怨以之忘。
译文:从容地为皇帝上书,将个人的恩怨放在一边。
注释:这句话体现了滕公的高尚情操,他没有被个人的利益所左右,而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第六节: 廷叱樊将军,十万罢横行。
译文:在朝堂上斥责樊哙,十万大军停止横行霸道的行为。
注释:樊哙(?-前187),项羽帐下的一名将领。刘邦在与项羽作战时,樊哙曾率军攻打项羽的老巢,但未能成功。后来,刘邦下令撤军,让樊哙等人返回长安。

第七节: 辞气何刚直,殿上皆惊惶。
译文:他的言辞多么刚正,大殿上的人们都感到震惊和恐惧。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刘邦对于樊哙的不满和警惕。他认为樊哙的言辞过于强硬,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和冲突。

第八节: 天下虑摇动,生民尚痍创。
译文:整个天下都在担忧动摇不定,百姓们还在承受着伤痛和创伤。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刘邦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苦难的担忧。他认为战争不仅给人民带来了痛苦,也使得国家难以安定。

第九节: 嫚书禽兽言,安足争短长。
译文:像野兽一样随意发怒,用禽兽的语言来争吵,哪里值得去争论谁更强大呢?
注释:这句话讽刺了那些喜欢争斗和炫耀的人。他们就像凶猛的野兽一样,用愤怒和暴力来对待他人,这种争吵是没有意义的。

第十节: 孝惠至高后,兵革久不兴。
译文:从孝惠帝到高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生战争。
注释:这句话反映了西汉初期的和平状况。虽然国家经历了一些动荡,但在孝惠帝和高后的治理下,国家局势相对稳定,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第十一节: 实以季布力,海内得宁康。
译文:正是由于季布的功劳,全国才得以安宁和繁荣。
注释:季布(?-前195),汉初的名将。他曾参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