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予遘阳九,不得全天形。
接舆已髡首,桑扈亦裸行。
兰草非人锄,鸾皇乃自烹。
念君意气存,御侮如干城。
小人箕其舌,君子渊无声。
经德不可回,相将保千龄。
【注释】
嗟:叹息。
遘:遭遇,遇到。
接舆(yū):春秋楚狂人,姓陆,名通,字接舆。
髡首:剃去头发。
桑扈(hú):指野鸡。
兰草:一种香草,这里比喻君子。
鸾皇:凤凰和麒麟,都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之禽。
干城:干,盾牌的柄;城,城郭。比喻保卫国家的军事要地。这里是诗人自比,以表示自己的忠心耿耿。
小人:指那些不学无术、专事钻营的人。
箕(jī)其舌:张开嘴巴说话。
渊无声:沉默寡言。
经德:经世致用的政治才能。
保千龄:保持千秋万代。
【赏析】
《答谭非庸》是一首七绝,作者借咏物抒怀,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一片赤诚之心。
开头两句:“嗟予遘阳九,不得全天形。”感叹自己遭受灾难,不能保全天性。“阳九”指厄运。《易·屯》:“九五,屯其膏。”孔颖达疏:“阳为六畜,故谓六畜皆得其生。九,数也。阳之盛,故曰九。”“天形”,指人的本真天性。这两句是说,在这场灾难面前,作者无法保持自己的本性,只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第三句:“接舆已髡首,桑扈亦裸行。”以楚国狂士接舆为例,说他也被迫害,已经剃去了头发。又以野鸡为例,说它们被宰杀时也不带冠冕。这是以具体事例表明自己与世无争,不愿同流合污的态度。
第四句:“兰草非人锄,鸾皇乃自烹。”以兰草和鸾鸟作比喻,说自己虽然遭到迫害,但并非像兰草那样被人铲除,而是像鸾鸟那样自我牺牲。这是说,他宁死不屈,决不投降。
第五句:“念君意气存,御侮如干城。”回忆过去,怀念朋友,赞扬他的刚正不阿。“御侮”比喻抵御外患。这两句是说,我怀念你那刚直的性格,就像坚固的城墙一样,能够抵挡敌寇的进攻;而你却像一位英勇的将士,为国家而献身。
第六句:“小人箕其舌,君子渊无声。”以孔子为例,说那些小人张口结舌,不敢说话;而君子却沉默不语。这是以具体事例表明自己与小人不同,具有高尚的品质。
第七句:“经德不可回,相将保千龄。”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道德修养是不能改变的。同时表示自己愿意与你一起经受考验,共保天下太平。最后一句,是说希望我们能够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定的责任。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忠诚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