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有纲纪,夫妇人伦始。
葛覃恐失时,摽梅求庶士。
子归娶齐姜,及此春冰弛。
慈姑嗜鱼鲙,施罛在河水。
恩义相缠绵,琴瑟为亲喜。
我有不肖躯,因依无葛藟。
何以事高堂,孝德惭君子。
【注释】
- 阴阳:这里指天地、日月。
- 纲纪:即纲常,封建时代伦理纲常。
- 夫妇人伦始:开始建立夫妻关系,成为人伦之一。
- 葛覃:指女子出嫁。《诗经·周南·葛覃》:“薄言采葛,于丘陵矣。”后以“葛”为女子出嫁的代称。
- 摽梅:即梅子成熟,比喻女子出嫁。
- 庶士:普通百姓。
- 齐姜:《诗经·国风·卫风·硕人》:“齐侯之子,庄姜也。”后用以指贤德的女子。
- 春冰:春天刚解冻的水,喻指新婚不久。
- 慈姑(qí gū):一种蔬菜。
- 施罛(chán):捕鱼用的网。
- 相缠绵:互相牵挂。
- 琴瑟:乐器名,比喻夫妻和谐相处。
- 亲喜:相亲相爱。
- 葛藟(qiè):蔓草名,传说是禹的女儿不嫁而住在野外时所生的,后来被用作女子出嫁的代称。
- 高堂:指父母。
- 孝德:孝顺的德行。
【译文】
阴阳之间有其规律纲纪,夫妇人伦开始建立。
女子出嫁恐怕错过了时机,丈夫在外寻找普通人士。
你回家娶齐姜为妻,这时春天的冰开始融化了。
慈姑喜欢吃鱼鲙,捕捞网在水中漂浮着。
恩义相缠绵,琴瑟为亲人演奏感到高兴。
我有一个不成器的身躯,因此依靠无葛藟的藤萝。
如何去侍奉高堂,惭愧自己孝德不及君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庭中男女角色的相互依存和依赖关系,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动作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家庭画卷。首先,诗中提到“阴阳有规”,暗示了家庭中夫妻关系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接着,诗歌通过“葛覃恐失时”、“子归娶齐姜”、“及此春冰弛”等诗句,描绘了男女婚姻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和家庭结构。最后,诗歌通过“何以事高堂”这一疑问句,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道的追求。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依赖的情感纽带,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