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森诃子林,蒲葵郁相向。
榕树与菩提,枝枝似交让。
岁久根为干,倒生多怪状。
植自萧梁年,半槁神尔王。
下有谈经坛,精灵此惝恍。
昙摩昔盥钵,泉涌何瀁瀁。
海眼虽潜通,洋溢非潮涨。
三酌有馀甘,欲持作春酿。
南汉迹未湮,有无在沧漭。
塔影摇清漪,鱼戏王亳上。
光流若玄珠,盈手可相贶。
佛氏多寓言,翻译劳文匠。
妙道贵神会,无心即罔象。
诃林咏古
萧森诃子林,蒲葵郁相向。
榕树与菩提,枝枝似交让。
岁久根为干,倒生多怪状。
植自萧梁年,半槁神尔王。
下有谈经坛,精灵此惝恍。
昙摩昔盥钵,泉涌何瀁漦。
海眼虽潜通,洋溢非潮涨。
三酌有馀甘,欲持作春酿。
南汉迹未湮,有无在沧漭。
塔影摇清漪,鱼戏王亳上。
光流若玄珠,盈手可相贶。
佛氏多寓言,翻译劳文匠。
妙道贵神会,无心即罔象。
注释:
- 萧森:形容树林茂密、幽深。
- 蒲葵:一种植物,叶子宽大,呈椭圆形。
- 榕树与菩提:指榕树和菩提树,都是佛教常见的植物。
- 枝枝似交让:形容榕树和菩提树枝叶交错的样子。
- 岁久根为干:岁月流逝,榕树和菩提树的树干越来越粗壮。
- 倒生多怪状:榕树和菩提树的根系生长方向颠倒,形态奇特。
- 植自萧梁年:种植于南朝梁时期。
- 谈经坛:佛教僧侣讲经的场所。
- 昙摩:指昙摩耶,古代印度的一位高僧。
- 泉涌何瀁漦:泉水涌出,水花飞溅。
- 海眼:大海的眼睛。
- 洋溢非潮涨:海水涌动并不是因为潮汐上涨。
- 三酌:饮酒三次。
- 南汉:指南宋时期的南汉国。
- 沧漭:指广阔的水域或茫茫的天地。
- 塔影摇清漪:佛塔的影子在水中摇曳。
- 佛氏多寓言:佛教中有很多寓言故事。
- 翻译:把梵文翻译成汉语。
- 妙道:佛教中的奥妙之道。
- 神会:领会佛教教义的精髓。
- 罔象:佛教中的虚妄之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诃林(今广州)的咏史之作,通过对诃林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佛教文化元素的引用,展现出作者对佛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
首联“萧森诃子林,蒲葵郁相向”,通过描述诃林的树木茂盛,形成了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颔联“榕树与菩提,枝枝似交让”,进一步描绘了诃林的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的交融。榕树和菩提树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慈悲,它们的枝叶交错,犹如佛教中的修行者相互扶持,共同追求真理。
颈联“岁久根为干,倒生多怪状”则通过描绘诃林树木的根系生长特点,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也隐喻了佛教中关于生死轮回的观念。
尾联“欲持作春酿,南汉迹未湮”,诗人将春酿比喻为佛教中的修行成果,而南汉国的遗迹则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也体现了对佛教文化的热爱。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诃林自然环境的描述和佛教文化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宗教智慧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