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
天南树树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怜。
南海祠前十馀树,祝融旌节花中驻。
烛龙衔出似金盘,火凤巢来成绛羽。
收香一一立花须,吐绶纷纷饮花乳。
参天古干争盘拿,花时无叶何纷葩。
白缀枝枝蝴蝶茧,红烧朵朵芙蓉砂。
受命炎州丽无匹,太阳烈气成嘉实。
扶桑久已摧为薪,独有此花擎日出。
高高交映波罗东,雨露曾分扶荔宫。
扶持赤帝南溟上,吐纳丹心大火中。
二月花开三月叶,半天飞落人争接。
东风乱剪猩红绒,儿女拾来柔可摺。
正及春祠百谷王,神灵不使马蹄蹀。
还怜飞絮白如霜,织为緤布作衣裳。
银钗叩罢双铜鼓,岁岁看花水殿旁。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每句内容和其对应的注释。

诗句解析与译文:

  • “十丈珊瑚是木棉”:描述的是一棵高大的木棉树。
  • “花开红比朝霞鲜”:形容木棉花的色彩鲜艳,如同清晨的朝霞一样。
  • “天南树树皆烽火”:在南方的天空中,到处都是战争的烽火。
  • “不及攀枝花可怜”:这里的“攀枝花”可能指的是攀援在树枝上的花,但更可能是指木棉花。诗人用这句话表达出木棉花胜过其他花卉的意境。
  • “南海祠前十馀树”:描述了南海神庙前的树木数量。
  • “祝融旌节花中驻”:祝融是神话中的火神,他的旌节可能在花朵中停留。
  • “烛龙衔出似金盘”:烛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吐出的花形似金盘。
  • “火凤巢来成绛羽”:火凤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它的巢穴里孵化出来的花呈红色。
  • “收香一一立花须”:每朵花都像花须一样,收集着香气。
  • “吐绶纷纷饮花乳”:花蕊像细长的绶带,它们纷纷地吸收花蜜。
  • “参天古干争盘拿”:这些古老的树干高耸入云,它们的枝条相互交错,争夺空间。
  • “花时无叶何纷葩”:在花盛开的时候,其他的叶子都已经脱落了,只剩下繁密的花朵。
  • “白缀枝枝蝴蝶茧”:白色的花瓣缀满了枝头,就像蝴蝶的茧一样。
  • “红烧朵朵芙蓉砂”:红色的花瓣包裹着每一个花蕾,就像荷花的外壳。
  • “受命炎州丽无匹”:这些美丽的花朵受到了炎热地区的热情欢迎,无人能比。
  • “太阳烈气成嘉实”:阳光的热烈使得这些果实成熟,变得美味而丰硕。
  • “扶桑久已摧为薪”:扶桑树已经被砍伐用作柴火,但它仍屹立在那里。
  • “独有此花擎日出”:在南方的天空中,只有这朵花能承载太阳的光辉。
  • “高高交映波罗东”:这些花朵与东方的波罗花交相辉映。
  • “雨露曾分扶荔宫”:雨水和露水滋润着扶荔宫,使花朵更加艳丽。
  • “扶持赤帝南溟上”:这些花朵支撑着南方的海洋。
  • “吐纳丹心大火中”:花朵在炽热的大地上开放,吐纳着生命力。
  • “二月花开三月叶”:在春天,花朵和叶子相继绽放。
  • “半天飞落人争接”:许多鸟儿争相去接住从天而降的花瓣或果实。
  • “东风乱剪猩红绒”:春风轻轻地吹动,将花瓣裁剪成猩红色的绒线。
  • “儿女拾来柔可摺”:孩子们捡起这些柔软的花瓣,折叠起来当作玩具。
  • “正及春祠百谷王”:正值春天,谷物丰收的季节,人们祭祀百谷之神。
  • “神灵不使马蹄蹀”:神灵保佑,不使马蹄踏过这些美丽的花朵。
  • “还怜飞絮白如霜”:诗人还怜惜那些轻盈的飞絮,它们洁白如霜。
  • “织为緤布作衣裳”:这些花瓣被用来编织成布料,做成衣物。
  • “银钗叩罢双铜鼓”:当银制的发饰敲击完毕,两只铜鼓也随之响起。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木棉花的美丽和它在南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诗人通过对比北方的战争烽火和南方的花鸟世界,表达了对和平与自然之美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扶桑”代表太阳,“波罗”指代东方,这些都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同时,诗中的动物形象如烛龙、火凤也丰富了诗的内容,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南方世界。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表现南方文化和自然美景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