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下啼乌地,愁人自六朝。
秋声将落叶,此度益萧萧。
山鬼弄魂梦,草虫悲寂寥。
那知垂老客,有道在渔樵。
重至白门宿余鸿客山堂作
白下啼乌地,愁人自六朝。秋声将落叶,此度益萧萧。山鬼弄魂梦,草虫悲寂寥。那知垂老客,有道在渔樵。
译文:
白门之下,乌鸦的啼叫声令人感到忧愁,这使人想起过去的六朝时期。秋天的声音伴随着即将飘落的叶子,使得这里更加显得凄凉和萧瑟。山间鬼怪在玩弄着人的梦境,而草丛中的虫子也在悲伤地鸣叫。我作为一个年岁已高的人,却有着隐居山林、渔樵为生的哲学。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开始,描绘了一幅充满历史沧桑的画面。”白下啼乌地”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身处的地点——南京的白门,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愁人自六朝”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过去辉煌文明的怀念。
诗的后半部分转入对自然景色的描述,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秋声将落叶”不仅营造了一种秋天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此度益萧萧”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感受,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山鬼和草虫的形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悟。这种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思和美感。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自然景色的描述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