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夫台,侬今化为石,郎且不须回。
望夫山,侬虽化为石,犹自待郎还。
诗句解释:
- “望夫台,侬今化为石,郎且不须回。”
- “望夫台”: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或场所,通常与相思、等待有关。
- “侬”:这里指代的是女性角色(即望夫者)。
- “今化为石”:意味着望夫者的形体已经变成了石头。
- “郎且不须回”:表达了望夫者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绝望,认为即使自己变为石头,也无法阻止丈夫的离去。
- “望夫山,侬虽化为石,犹自待郎还。”
- “望夫山”:同样是一个特定的地方或场所,可能寓意着爱情的坚贞和等待。
- “侬”:同样指的是女性角色。
- “虽化为石”:表明虽然变成了石头,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形态。
- “犹自待郎还”:尽管变成了石头,但仍然期待丈夫的归来。
译文:
望夫台,我如今已化为石头,你也不必回来了。
望夫山,我虽然已化作石头,但我依然等待着你回来。
关键词注释:
- 望夫台/望夫山:象征着爱情中的等待与期盼之地。
- 侬/汝/你:古代汉语中的女性自称。
- 化为石:象征无法改变的命运或坚强的意志。
- 郎且不须回:表达了对丈夫离去的不舍与无奈。
- 犹自待郎还:展示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执着与坚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望夫台和望夫山的场景,以及望夫者化为石头后仍坚守在原地等待丈夫归来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深沉的爱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中使用了生动的形象语言,将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人物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整首诗简洁而深情,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了情感的张力,是一首充满诗意和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