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风柔雨霁初,芳塘流水碧珊瑚。
欲维画舫丝犹弱,稍扑湘帘絮已无。
微影扬波惊鲤队,新阴分色映鹅雏。
调筝莫按《阳关》曲,时到藏鸦兴未孤。
浣花馆
赏析与译文
- 诗句原文
二月风柔雨霁初,芳塘流水碧珊瑚。欲维画舫丝犹弱,稍扑湘帘絮已无。微影扬波惊鲤队,新阴分色映鹅雏。调筝莫按《阳关》曲,时到藏鸦兴未孤。
- 诗句翻译
(1)二月春风和煦,细雨过后天空初霁,芳草池塘边的流水清澈如碧玉珊瑚。
(2)想要维持画舫的平稳,但船帆的丝线却显得薄弱,轻轻拍打湘帘上的柳絮已经消失殆尽。
(3)微风吹过水面掀起涟漪,惊起鲤鱼队,新绿的树荫中映出鹅雏的影子。
(4)弹奏筝音时不要弹《阳关三叠》,因为每次到此时我的心情还未曾完全平静。
- 注释解析
(1)二月:古代对春季二月的雅称。
(2)芳塘:美丽的水塘。
(3)流:流动。
(4)维:维持。
(5)画舫:装饰华丽的船只。
(6)丝:指船帆上系着的细长绳索。
(7)湘帘:古代女子卧室或闺房用竹帘制成的帷幕。
(8)鲤队:指的是鲤鱼在水中游动成队的形态。
(9)新阴:新生的树荫。
(10)分色:指树叶的颜色。
(11)藏鸦:即乌鸦,因喜欢在树上藏身而得名。
- 赏析与鉴赏
(1)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景观画面,以细腻的笔触捕捉春天的美景。首句通过”二月”、”风柔”等词汇营造了一种温暖舒适的氛围,为接下来的景色描写铺垫。
(2)”芳塘流水碧珊瑚”运用比喻手法,将清澈见底的池塘比作碧玉般珍贵的珊瑚,形象地描绘了春水的美丽。紧接着,诗人通过对”欲维画舫丝犹弱,稍扑湘帘絮已无”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动态的春日景象,既有静态的美也有动态的韵律。
(3)全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诗人巧妙地利用光影、动静、色彩的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同时,通过对春天特有景物如鱼、鸟、树的描绘,展现了季节变化的细微之处,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之中。
- 历史背景
又称浣花溪馆,是明代苏州府昆山人卢熊所建的一处园林建筑。浣花馆位于今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元代,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与完善,成为了当时文人雅士聚集之地。浣花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北方的宏伟与南方的精致,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特色。同时,浣花馆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重要场所之一,许多著名的诗人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