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歧苦奔峭,村舍多萧索。
远水明石渠,疏雨散林薄。
唧唧栖鸟喧,澹澹油云幕。
颓阳即主人,野饭开山酌。
穷途赖所欢,言笑解寂寞。
丈夫江海心,何事劳羁缚。
弭棹息远游,长歌耕负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的具体要求是“逐句释义”“分析手法”,然后再根据诗句的意思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作者的情感。
译文:
在溧阳县的路上,我们遇到了文源和朱二两个人,一路上我们畅谈着人生哲理。
路途中,陡峭的山路让人感到痛苦,村庄的房子都很简陋。
远处的水波反射着山石的轮廓,稀疏的雨丝打湿了山林的树梢。
鸟儿在树枝间叽叽喳喳地叫着,云朵飘散在天空。
夕阳西下,我就成了这里的客人,野餐之后喝着山泉水。
穷途末路时,有朋友作伴就心满意足,说说笑笑,驱散心中的寂寞。
大丈夫胸怀宽广如江海,何必为羁旅之苦而劳碌呢?
停船靠岸,远离江湖之游,吟唱着田园诗来歌颂家乡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以叙事起笔,写诗人与友人文源和朱二在溧阳道上偶遇,并同饮山泉。然后转入抒情议论,抒发诗人对于人生旅途坎坷、世态炎凉的感受。首联点明时间、地点。“过”字照应诗题中的“道上”,又暗含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颔联对仗工整,“萧索”“明”分别写出了沿途的荒凉与清冷。颈联描绘了一幅水墨画卷:飞鸟在林间穿梭往来,云层在天空舒卷自如。尾联两句化用屈原《渔父》中“何故怀愁苦垂头”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羁旅之苦的感慨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全诗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朴素明朗,不事雕琢,不事藻饰,充分体现了陶诗的“质而不俚,刚而无怒,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