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负灵异,斋沐营丹砂。
经年竟无成,乃知仙路赊。
为文何足道,说剑徒矜夸。
神情若飘风,浮海思乘槎。
涵江入云水,天影明蒹葭。
穷源杳莫测,石濑仍几家。
月从壶山出,照见菖蒲花。
龙吟波上烟,鸟散空中霞。
摇曳鸣吾琴,蕙心豁天葩。
夫子乃知音,延之饭胡麻。
尘踪未洗髓,烂熳游天涯。
永怀灵境迥,矫首长吁嗟。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鉴赏时,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诗歌中作者的情感及写作背景等分析,要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答,最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即可。本首诗是王籍《入若耶溪》的一首。王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他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厌恶,抒发了他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之情。

“夙昔负灵异”一句,诗人说:“我从小就有超俗的灵性。”这是第一句,交代了自己的身世和性格。

“斋沐营丹砂”二句,诗人写自己苦修多年,却始终不能成仙。这是第二句,表现了自己修炼的艰难。

“为文何足道”三句,诗人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呢?”这是第三句。诗人在这里表明了他对世俗文人生活的态度和认识。

“神情若飘风”二句,诗人描绘出自己飘逸潇洒的形象。这是第四句。诗人把自己比作飘忽不定的云烟,这既是对神仙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否定。

“涵江入云水”三句,诗人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这是第五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追求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怀。

“穷源杳莫测”二句,诗人描绘了山间幽静的景致。这是第六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神仙世界的追求。

“月从壶山出”二句,诗人描写了月亮从壶山升起的美丽景色。这是第七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龙吟波上烟”二句,诗人描绘出龙吟声中波涛起伏的景象。这是第八句。诗人在这里通过想象表现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之情。

“摇曳鸣吾琴”二句,诗人描绘出琴瑟之声在山谷之间回荡的情景,以及鸟儿在天空中飞翔的画面。这是第九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蕙心豁天葩”二句,诗人描绘出自己心境豁达、胸怀宽广的画面。这是第十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夫子乃知音”二句,诗人表达了对知己朋友的感激之情。这是第十一句。诗人在这里表示自己愿意与朋友一起共度时光。

“尘踪未洗髓”二句,诗人描述了自己虽然已经远离了尘世,但仍然无法摆脱烦恼和困扰,只能继续漂泊天涯。这是第十二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永怀灵境迥”二句,诗人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深深向往。这是第十三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矫首长吁嗟”二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无奈。这是第十四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无奈。

【答案】

留别壶公山人

夙昔负灵异,斋沐营丹砂。

经年竟无成,乃知仙路赊。

为文何足道,说剑徒矜夸。

神情若飘风,浮海思乘槎。

涵江入云水,天影明蒹葭。

穷源杳莫测,石濑仍几家。

月从壶山出,照见菖蒲花。

龙吟波上烟,鸟散空中霞。

摇曳鸣吾琴,蕙心豁天葩。

夫子乃知音,延之饭胡麻。

尘踪未洗髓,烂熳游天涯。

永怀灵境迥,矫首长吁嗟。

赏析:

《入若耶溪》是王籍七岁的时候写的一首诗。诗中充满了天真浪漫的想象色彩,把一个七岁孩童的童稚心理、幻想情趣写得淋漓尽致。全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形象生动鲜明。尤其是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感情,显得格外真切动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