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向东篱也自妍,开迟翻占百花先。
萧疏嫩蕊仍含冻,管领幽香别有天。
为抱孤贞劳杖履,不随群艳落芳筵。
若教容易当庭砌,安得骚人带醉怜。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通过咏菊,表达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追求。
其一,首句“栽向东篱也自妍”,以拟人化的手法写菊花,将东篱之菊人格化,说它栽种在东篱下也能自我欣赏,自我夸耀,不卑不亢,自得其乐。这是对菊花不畏霜寒、傲然开放的生动描绘,也是作者自况,表明自己要像菊花一样,不慕荣华富贵而保持高尚纯洁的节操。“东篱”指种菊之地,即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所说的“采菊东篱下”处。
其二,第二句“开迟翻占百花先”,“花先”指菊花盛开在百花之前。“占”,占有,占据的意思。“开早”与“开迟”相对,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菊花耐寒的特性。菊花不畏霜冻,傲雪开放,比百花都早些。“占”字用得好,既表明菊花的傲骨,又显示了菊花的生机盎然。
其三,第三句“萧疏嫩蕊仍含冻”,以“萧疏”修饰“嫩蕊”,形象地写出了菊花枝头那稀疏的几朵花蕾,还带有冰凌花般的冷艳色彩,表现出菊花虽含苞待放却已傲霜凌寒的姿态;“含冻”二字不仅表现了天气的严寒,而且暗寓了诗人内心的坚贞不屈。
其四,第四句“管领幽香别有天”,“管领”意为主宰、统辖之意,此处用来形容菊花的清香能主宰天下,独领风骚。“别有天”,即另有一番天地,意谓菊花的幽香不是从花蕊中散发出来的,而是从枝干里散发出来的。这两句诗,把菊花的高洁品格和独特风韵描写得淋漓尽致。
其五,第五句“为抱孤贞劳杖履”,写诗人对菊花的景仰,他之所以如此喜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具有一种孤芳自赏、超然物外的孤贞气节。“孤贞”一词,既指菊花的品格,又暗喻诗人自己的志节。“孤贞”二字,既是诗人的自我评价,又是对菊花的赞美。诗人认为,只有像他一样的孤贞之士,才能像菊花那样经受住严寒的考验,独自在风雪中绽放着洁白无瑕的美丽。
其六,第六句“不随群艳落芳筵”,“随”,随着。这句诗的意思是:菊花不随着那些争奇斗艳的花朵,纷纷凋零到酒席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其七,第七句“若教容易当庭砌”,“若教”即如果,意思是如果能让菊花轻易地生长在庭院里。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让那些争奇斗艳的花朵能够生长在庭院里,而不是像菊花一样独自傲然挺立。
其八,第八句“安得骚人带醉怜”,“骚人”指有才情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如果能让有才情的人带着几分醉意来怜爱这些菊花的话就好了。
尾联:“赏析。”
【答案】
译文:
东篱边栽种的菊花也美丽,虽然开花晚些但反而成为百花中最鲜艳的。
萧疏的花瓣仍然带着寒冷的冰凌花般的香气,独自主宰着芬芳的气息。
为了保持孤高的品质,不惜杖屦劳步,不与群花争艳而飘落进酒宴。
如果能够让有才情的人带着几分醉意来怜爱这些菊花,那该多好啊!
赏析:
全诗以拟人的手法写菊,借咏菊以抒己怀。首句写菊的姿色、品格,次句写其开花的先后顺序,三、四句写其幽香远溢的特点,五、六句写其孤贞不苟的精神风貌,七、八句想象其入世的美好前景。
诗人首先以拟人手法写菊花,赋予它以人的情感和性格。“栽向东篱也自妍”,东篱,就是篱边的东面,也就是东边的篱笆。这里的篱笆是指篱笆旁的空地,不是用来围圈或划分界限的。这里所指的“篱”,实际上是一种象征。诗人把篱笆旁边生长的菊花当作人来描写,这就赋予了菊花人的情感和性格。接着写菊花傲霜斗寒,不与凡花争妍。“开迟翻占百花先”,“开迟”即开花晚一些,“翻占”则是说它竟然比别的花还要早一些开。“占”字有双重含义:一是说菊花比别的花还要早开;二是说菊花比别的花还要美。“百花先”即百花之冠。“翻占”一词则强调了菊花的傲然姿态和不媚不艳的品格。
“萧疏嫩蕊仍含冻”,写的是菊花的花蕊。“萧疏”是形容花蕊稀疏的样子,“嫩蕊”是形容花蕊娇嫩的状态。“含冻”二字既表现了天气的严寒,又暗寓了诗人内心的坚贞不屈。
后二句写其幽香远溢的特点。“管领幽香别有天”、“幽香别有天”,这两句诗用的是互文法。“管领”一词,既指主宰、统辖之意,此处用来形容菊花的清香能主宰天下,独领风骚;“幽香”指的是清淡的花香。“别有天”,即另有一番天地,意谓菊花的幽香不是从花蕊中散发出来的,而是从枝干里散发出来的。这两句诗,把菊花的高洁品格和独特风韵描写得淋漓尽致。
最后两句写菊花不与群艳争艳。“不随群艳落芳筵”,“随”,跟着;“群艳”,指众多的花朵。“落芳筵”指的是落进酒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菊花不随着其他的花朵一起凋谢到酒席上去(它们)而是在风霜中傲然挺立。(如果)如果能让有才情的人带着几分醉意来怜爱这些菊花,那该多好啊!
整首诗歌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菊花的喜爱以及对于高洁品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