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留胜迹,冒雨我能来。
树洗层层翠,溪喧滚滚雷。
草深诸葛庙,云罩简王台。
安得长风扫,阴霾拨未开。
【注】这首诗是杜甫的《雨中》诗。
隆中遇雨(译文):
诸葛亮曾经隐居在隆中,留下了很多胜迹,我冒雨来到这里。
树冲洗刷着层层的翠绿,溪流喧哗地传来阵阵雷声。
草深密地覆盖着诸葛庙,云朵遮蔽了简王台。
怎样才能得到长久的风势,扫去阴霾拨开迷雾。
赏析:
首句”隆中留胜迹”,以简洁的笔法,点明题旨,即“我”来到此地的原因。诗人以“留”字,表明自己对这个地方的感情深厚,也表达了他想要在这里寻找到人生的答案的愿望;而“胜迹”二字,则表明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第二句”冒雨我能来”,用“能”字,表现出诗人对雨天的无奈之情。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用“来”字,表示自己要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地去实现目标的决心。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把诗人的坚定和乐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四句”树洗层层翠,溪喧滚滚雷”,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树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溪水因为雷声的轰鸣,泛起层层波纹,显得更加壮观。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第五、六句”草深诸葛庙,云罩简王台”,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诸葛庙和简王台分别代表了三国时期蜀汉和东吴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存在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尾联”安得长风扫,阴霾拨未开”,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的抒发。他希望有长风能够扫除一切阴霾,拨开云雾见日出,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充满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心和担忧。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同时,它也传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