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摩挲对夕阳,东湖亭上吊荒亡。
清风南国千年在,片碣开元只眼光。
田野自能容此老,湖山终不爱名香。
焦头烂额支颠厦,陈窦何曾纪太常。
这首诗的译文是:“松树和竹子互相摩挲,面对着夕阳,我在东湖亭上吊唁着荒废亡国的岁月。清风从南方吹来,历经千年依旧存在,而这片石碑却像开元年间那样只是一瞥而已。田野自然能够容纳我这样的老朽,而湖山终究是不会偏爱名香的。面对困境焦头烂额,支撑着这座倾圯的房屋,陈窦这样的人哪能记载太常?
注释:谒徐孺子次石斋韵三首:这是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因避安史之乱,携家入川,途中经过江西南昌,拜访了当时隐退山林的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书法家、画家——徐稚,并作此诗赠给徐稚。徐稚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老师,王羲之称其有“逸少风骨”,所以后世尊他为“卧龙先生”。
摩挲:抚摸。
东湖亭:即东湖亭子。在今江西南昌市。
荒亡:指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发生的安史之乱。
南国:指南方。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
片碣:指徐孺子墓上的一块小石碑。
只眼:比喻见识短浅。
自能容:自然能够容忍。
终不爱:终究不喜欢。
支颠厦:支撑着倒塌的屋宇。这里指自己支撑着危楼,形容处境困难。
陈窦:指唐朝人陈子昂、窦巩。他们曾因参与李林甫、杨国忠的政变案受牵连贬官,后被起用。
纪:记载。太常寺:掌管礼乐、祭祀等事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