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池亭子构来新,水色山光入梦频。
伯氏闲情呼仲氏,后人高致绍前人。
春随鱼鸟看何厌,景幕烟霞写未真。
惟问三山贤柱史,几时凭槛看丝纶。

《涵碧亭为陈侍御》是明代诗人林光的作品。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的每句诗:

  1. 边池亭子构来新
  • 边池亭:边池,通常指位于边境或边疆的水体,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池塘。亭子建在此处,意味着它的位置既便于观赏自然景观又方便人们休憩。
  • 构来新:构造、建造的意思,表明这座亭子是新建的,具有新鲜感和现代建筑的特点。
  1. 水色山光入梦频
  • 水色山光:形容景色美丽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 入梦频:频繁地进入梦境,比喻景色之美使人难以忘怀,常出现在梦中。
  1. 伯氏闲情呼仲氏
  • 这可能是对两位文人(伯氏和仲氏)的描述,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情感和志趣。
  1. 后人高致绍前人
  • 继承前人的高洁志向,发扬光大,表达了对前辈的尊敬以及对后人的期待。
  1. 春随鱼鸟看何厌
  • 春天随着鱼儿鸟儿的陪伴而更加美好,表达了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美好感受。
  1. 景幕烟霞写未真
  • 用景幕、烟霞来描绘美丽的景色,虽然有些夸张,但仍然能够展现出景色的壮丽和诗人的想象力。
  1. 惟问三山贤柱史
  • 三山是指中国的道教名山之一,贤柱史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或官员。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询问关于这个地方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说。
  1. 几时凭槛看丝纶
  • 丝纶指的是皇帝的命令或诏书,这里可能是在询问何时能够亲自来到这个亭子,欣赏到皇帝下达的圣旨或诏令。

林光的《涵碧亭为陈侍御》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人的创作才华,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