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种尘缘坐未消,山僧何处觅根苗。
消磨日月惟林谷,斟酌乾坤看斗杓。
尺帻尚堪韬黑发,夷途终见悟清宵。
欲知吾道难言妙,试向虞廷听凤韶。

【注释】

  1. 有乡僧自钱塘来访诗以赠之:有位乡村和尚从钱塘(今浙江杭州)来拜访我,并送给我一首诗。
  2. 万种尘缘坐未消:世间种种尘俗的因缘,坐着没有消解。
  3. 山僧何处觅根苗:山间的僧人在哪里寻找树的种子呢?
  4. 消磨日月惟林谷:消磨岁月只有山林和田野。
  5. 斟酌乾坤看斗杓:观察天象时,用天平来衡量天地的平衡。
  6. 尺帻尚堪韬黑发:戴着一顶布头巾,还可以用来遮掩头发。
  7. 夷途终见悟清宵:在平凡的道路上,最终能够觉悟到清冷的夜晚。
  8. 欲知吾道难言妙:想要明白我的道路,知道其精妙难以言传。
  9. 试向虞廷听凤韶:试着去虞廷聆听凤凰的鸣响。虞廷指的是舜帝所居之地,这里指代圣明的帝王统治。
    【译文】
    世上万千的尘世缘分还未消除,山中的老僧哪里去寻找树苗?
    消磨时间只靠山林田野,衡量天地平衡要看北斗星。
    戴着布帽还可以遮掩黑色头发,平庸之路终究能见到清冷的月夜。
    想要了解我的道,知道那精妙难以言传。
    试着去虞廷聆听凤凰的鸣响。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一位乡村和尚赠送诗歌的回应。这首诗中蕴含着深厚的佛性、道家思想与自然观。诗人通过对山僧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生活和修行的独特见解。
    首联:“万种尘缘坐未消,山僧何处觅根苗。”这两句诗描述了世间的种种尘俗因缘,尽管它们存在,但并没有消减。接着,诗人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山僧何处觅根苗?”这是一个关于修行的问题,暗示着修行者应该寻找自己的根本,即内心的清净和坚定。
    颔联:“消磨日月惟林谷,斟酌乾坤看斗杓。”这两句诗进一步展开了对修行的思考。在这里,“林谷”代表的是大自然,而“斗杓”则是指天空中的北斗星。诗人认为,消磨时光的最好方式就是投身于大自然之中,通过观察天象来领悟自然的规律。
    颈联:“尺帻尚堪韬黑发,夷途终见悟清宵。”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看法。他认为,即使戴着布头巾遮挡了黑色头发,也仍然可以通过修炼来领悟生活的真谛。在平淡的路上,最终可以觉悟到清冷的月夜。
    尾联:“欲知吾道难言妙,试向虞廷听凤韶。”这两句诗是对诗人自身道路的总结和升华。他想要表达的是,真正的道理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只能通过实践和体验来领悟。同时,他也鼓励读者去尝试体验这种独特的修行之道,去感受它的美妙之处。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僧的形象和行为,以及诗人对修行的理解,展现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它不仅是一首赞美修行的诗歌,更是一篇关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