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人间可上心,此君此老爱能深。
圆通每恐忙边失,虚直还于静处寻。
挺实正堪留凤鸟,截筒真拟奏韶音。
箨龙变化云烟外,自有清风动古今。

怀竹为孙志同稽勋

何物人间可上心,此君此老爱能深。

圆通每恐忙边失,虚直还于静处寻。

挺实正堪留凤鸟,截筒真拟奏韶音。

箨龙变化云烟外,自有清风动古今。

注释:

怀竹:指以竹子为主题或象征的事物,这里指的是诗人对于竹子的热爱。

何物人间可上心:什么人间的东西能够触动我的心灵。

此君此老爱能深:这位前辈和老人对我的喜爱之情很深。

圆通:圆融通达,形容事物圆满、完美。

每恐忙边失:生怕自己忙碌中失去些什么。

虚直:虚心正直,不偏不倚。

静处:安静的地方。

挺实:挺拔坚实。

凤鸟: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比喻高贵的人或者尊贵的事物。

截筒:截取竹子制作成笛子。

韶音:优美的音乐,这里用来形容美好的歌声。

箨龙:竹笋的外壳,泛指竹。

变化:转变,变化无常。

云烟外:在云烟之外。

清风:清新的空气或者高雅的气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竹子的热爱和对前辈、老人的感激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寓意深远。

第一句“何物人间可上心”,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出他对竹子的深深喜爱。这里的“上心”不仅仅是对竹子的喜爱,更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

第二句“此君此老爱能深”,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前辈和老人对自己深深的关爱和教导。这种关爱和教导,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上,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诗人不断前行。

第三句“圆通每恐忙边失”,诗人用“圆通”来形容事物的美好,用“忙边失”来形容生活中的困扰。他担心自己在忙碌的生活里迷失方向,忘记了初心。这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第四句“虚直还于静处寻”,诗人用“虚直”来形容自己的性格特点,即谦虚正直。他认为,只有在安静的地方才能找到真正的美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审美,也是一种对人生的理解。

第五句“挺实正堪留凤鸟”,诗人用“挺实”来形容竹子的品质,认为竹子的挺拔坚实正是值得珍惜和保留的地方。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凤鸟一样高贵,拥有优雅的气质。这是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也是对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六句“截筒真拟奏韶音”,诗人用“截筒”形容制笛的过程,认为制笛就像奏乐,需要用心去感受和创造。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内心的美丽和善良传递给他人。这是一种艺术的追求,也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第七句“箨龙变化云烟外”,诗人用“箨龙”来形容竹子的生长过程,认为竹子的变化无常就像云烟一样飘渺不定。他感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这是一种对生命的认知,也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第八句“自有清风动古今”,诗人用“清风”来形容自己的气质和风度,认为这种气质和风度可以穿越时空,影响古今。这是一种对个人品质的评价,也是一种对历史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前辈和老人的感激、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以及对生命的认知和反思。它既是一种艺术的表现,也是一种哲学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