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差积雨怯攀缘,老眼频回钓石边。
已裹乌纱来白日,更将尘袂濯飞泉。
人歌人颂岩滩上,花落花开汉老前。
千古江山风自动,尚怜文叔不知仙。
【解析】
题中关键词“层差”“乌纱”“尘袂”,译文要结合诗中具体意象。本题的解题思路为:逐句解释,把握诗意,分析意境和手法;然后根据注释内容,分析诗句大意。
【答案】
(1)“层差”:指层层叠叠、参差不齐的山崖。“怯”:怕。“攀缘”:指攀登。“老眼”:年高体衰的眼睛。“频回”:多次往返。“钓石边”:指垂钓台的旁边。(2)“已裹乌纱”:指诗人已经穿戴整齐乌纱帽。“白日”:指白天。(3)“飞泉”:指瀑布。“濯”:洗。(4)“岩滩上人歌人颂”:指在岩石上的滩上,人们歌颂着汉高祖刘邦。“岩滩”:岩石的河滩,多指险峻之处。“花落花开汉老前”:指花开花谢,都在刘邦之前。“汉老”:指汉朝的老臣,即刘邦。(5)“风自动”:比喻大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怜”:爱怜。“文叔”:指汉初名将韩信。
译文:层层叠叠的山崖,使人不敢轻易地登攀;我年迈的眼睛,多次往返于钓台之旁。我已经穿上了整齐的乌纱帽,来到了白日里;更把衣袖浸入飞泉之中来洗涤。岩石上的滩上,人们歌颂着刘邦;花开花落都在刘邦前面。千古江山自然有它自己的规律,仍然怜惜着那位不知仙道的韩信。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以历史人物为对象,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的态度。全诗语言平易,意境深远。首联写景,通过“层差积雨”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登临钓鱼台时的所见所感;颔联借古喻今,以“乌纱”和“尘袂”自喻,表达了自己对名利场中浮沉得失的看法,以及对于功成身退、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颈联以“岩滩上人歌人颂”与“汉老前花落花开”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韩信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功高震主而遭忌恨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