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入彭城势颇崇,古来争战几英雄。
台荒戏马怜西霸,庙剥残碑忆沛公。
涛尚不平声喷石,花犹含笑影摇空。
挐舟未到安流处,铁笛谁吹落照中。
【注释】彭城,古地名,今属江苏。彭城县有彭祖祠,相传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游乐之地,故址在徐州市南郊云龙山上。
【赏析】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贬居黄州期间。诗人由彭城一带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而想到古代的英雄豪杰,抒发了怀古之情。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雄浑壮阔。
首联“山入彭城势颇崇”句,点明题旨。作者从眼前的自然景观着笔,写山势之巍峨,以见其地势之高峻。“势颇崇”,即气势颇大;“彭城”,古地名,在今江苏省徐州市附近。“山入”,指山势直上;“崇”,“高大”。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山势高峻,雄伟挺拔。一个“入”,一个“崇”,把山写得十分逼真。
颔联“台荒戏马怜西霸”句,承首联而来,写彭泽县的古迹——彭城台和项羽的游乐地。“戏马”,“娱乐马匹”;“西霸”,指项羽。《史记》载:项羽曾于此台观戏马,并自称为西楚霸王。这一句意思是说:台已荒废,戏马之处令人惋惜。“戏马台”“西霸”,两个典故一前一后,一古一今,相互映衬。
颈联“涛尚不平声喷石,花犹含笑影摇空”二句,描写彭泽县城东门外的长江水势。江水汹涌澎湃,浪花溅起,好像要冲刷掉岩石。江边的柳树依然郁郁葱葱,春风吹过,似乎也带着笑意。两句都是以动态描写来表现彭泽县江岸景色。
尾联“挐舟未到安流处,铁笛谁吹落照中”二句,描绘了苏轼乘船来到江边的情景。船还未靠岸就听见江面传来阵阵笛声。这两句既是对前二联景象的概括,又是对前面诗句的具体化、深化。尾联两句,既写出了彭泽县城外江面的宽阔,也表现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无限热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彭泽县山水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追思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