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胜处久模糊,寻访欢承拉老夫。
三顾迹经今日眼,千年人貌旧时图。
躬耕活水田犹在,抱膝苍崖石尚孤。
莫道斯文没关系,风光随处偃莱芜。
【注释】
卧龙:指诸葛亮;武侯:指刘备,因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所以称诸葛亮为武侯;陈提学:陈宏谋,清代文学家,曾任江西巡抚;佥宪:明清时地方高级官员的一种职称;拉老夫:拉你老人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隆中拜会诸葛亮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隆中胜地的向往之意。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卧龙胜处久模糊,寻访欢承拉老夫。
三顾迹经今日眼,千年人貌旧时图。
躬耕活水田犹在,抱膝苍崖石尚孤。
莫道斯文没关系,风光随处偃莱芜。
【注释】
卧龙:指诸葛亮;武侯:指刘备,因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所以称诸葛亮为武侯;陈提学:陈宏谋,清代文学家,曾任江西巡抚;佥宪:明清时地方高级官员的一种职称;拉老夫:拉你老人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隆中拜会诸葛亮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隆中胜地的向往之意。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注释: 柴桑归汲汲,幽思向谁言。 柴桑(今属安徽)归家后心情急切,幽静的思绪向谁倾诉? 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归家后,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因此心情会显得急切。而幽静的思绪则需要有人去倾听与理解,所以诗人才会向谁倾诉呢? 流水长随步,青山自绕门。 流水潺潺,伴着我的每一步;青山环绕,就像我家的大门。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归家的景色。诗人沿着溪流行走,欣赏着美景。溪水潺潺流淌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 桑麻春自满,蜂鸟日相喧。 恬却奔波梦,栖栖只故园。 注释: 1.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表示自己不愿意为官,愿意与和尚们结社。折腰,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世俗的压力。结社,指与和尚们结社,共同修行。 2.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形容官场如同大海一样深广,许多人都沉沦其中,而自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水面上,不随波逐流。 3. 桑麻春自满
【诗句】 飘拂变故素, 踟蹰断远寻。 朔风号夜永, 冬酒着人深。 云有无穷态, 天留不死心。 暂须回艇子, 江面缔重阴。 【译文】 在木斋的居所中,雨中住宿与徐伯淳交谈;夜晚与姚润华畅谈。 雨中的树木随风摇曳,景色变幻无常,我停下脚步,寻找远方的踪迹。 寒风呼啸,夜已深沉,我喝着冬酿美酒,感受它深深的酒意。 天空的云彩有着无尽的变化,而天空依然保留着希望之心。 暂且回到船上休息
以下是对《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十三·山行》逐句的释义、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注释,以及最后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句释义: 1. 藜杖何曾吝:藜是草名,杖是用藜草制成的手杖,意为使用这样的手杖并没有丝毫吝啬。 2. 浮云只自阴:浮云飘动,遮蔽了天空,这里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无常。 3. 春花方蓓蕾:春天的花朵刚刚开始绽放。 4. 天地与歌吟:天地之间充满了歌声,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 5.
注释: 区区贪献玉,足刖枉沽裳。 且任横肱睡,何妨举世忘。 陶陶春酒后,洒洒竹风凉。 午梦醒香茗,扶藜过小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王半山的诗歌交流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首句“区区贪献玉”,意为诗人追求名利,如同玉石般精致而美丽,但过于执着,反而失去了本真。这里的“玉”既指物质财富,也暗指人的品格。 第二句“足刖枉沽裳”
注释: - 一泓凝不乱,独爱看真源。 - 一泓:清澈的泉水。 - 凝不乱:水清澈如未被污染。 - 真源:真正的水源,这里指清澈的泉水。 - 独爱:特别喜爱。 - 看真源:观赏清澈的泉水。 - 白日人稀少,中年眼未昏。 - 白日:白天。 - 人稀少:人数较少。 - 中年:中年时期。 - 眼未昏:视力未衰。 - 葛蕉居士服,杖屦榄山村。 - 葛蕉:一种植物。 - 居士服:古代士人常穿的一种衣服。
注释:这山都值得指点,绝美的景色更需搜寻。谁敢说这里没有佳景?我终将遇到赏识的人。用青色的精气浇灌白色的水,让我的头发付与漫长的吟咏。红色的紫色的花看也看不到了,只有莺声在绿荫中回荡。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描写作者游览山水时所感受到的美妙景色,并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首联“是山都指点,绝景更搜寻。”写出了游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喜爱,以及诗人对于美景的珍视和追求。颔联“敢道无佳似,终须遇赏音
宿西梁 赛神之余,饮酒十壶,舟子招邀。 夜深人语嘈杂,孤灯自飘落雪。 西梁山险峻,天气阴沉,山势依然骄横。 伏枕静听水声,阴晴交替,朝暮更替
诗句释义: 1. 潇洒东皋路:描述诗人在东皋的一条道路上行走,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2. 登临亦不时:即使登上高处也并非经常,表示有时登高远望,有时则不登高。 3. 先生拚屡醉:指诗人经常饮酒以解忧。 4. 花鸟任相怡:花鸟与自然景色相融,使人感到愉悦。 5. 翠带垂千柳:形容柳枝如同绿色的腰带,下垂如千条细柳。 6. 金梭掷一鹂:用比喻的手法,将飞鸟比作织布的金梭。 7. 踟蹰归路晚
《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七》是明朝林光的作品,此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被铜鼓声唤醒的情境。接下来将逐句进行翻译: 松阴横一枕,翻忆在扶胥。 松树的影子横卧在枕头上,让我不禁回忆起曾经在扶胥的经历。 铜鼓回春梦,波罗集异乌。 铜鼓的声音仿佛带着春天的气息回到了他的梦境中,而那些奇异的鸟儿聚集在一起。 于今甘拙讷,不睡复何如。 他感叹现在的自己宁愿安睡也不愿再经历这样的梦境。 九鼎传东汉
【注释】: 1. 妖狐狡兔已奔逃,忠武新祠结搆牢。三顾声华盖襄汉,千年祀典贲蓬蒿。丹青草野云龙会,森爽峰峦栋宇高。几向隆中回首处,梦魂缥缈见人豪。 2. 妖狐狡兔:比喻奸邪之人。妖狐狡猾,狡兔善逃,比喻奸邪之徒已经逃离了此地。 3. 忠武新祠:指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建立的草庐,又称“隆中对”。结搆牢:指新祠牢固可靠,能够经得起风雨的侵蚀。 4. 三顾声华盖襄汉:诸葛亮曾三次出山辅佐刘备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改建武侯庙开基宿隆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了重建武侯庙(纪念诸葛亮的庙宇),在宿隆中开始动工。"改建"表明要改变原有的建筑,"开基"指的是开始建造新的基址。 2. 责任吾侪不可逃,丁宁先筑此基牢:责任是指我们的责任,吾侪指我们大家。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责任感,强调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个任务,保证工程的基础坚实稳固。 3. 人龙二表开心胆:这里的“人龙”可能是对人的比喻
【诗句释义】: 再赠:再次赠送。 参佐名藩仗俊才,乞身飞疏入金台。 人间晴雨浑无定,天际浮云任去来。 薇省无缘淹凤鸟,棠阴遗爱洽蒿莱。 锡山归□□□杖,花萼争随笑口开。 【译文】: 再次赠诗给友人,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对友人的祝福。诗人感叹人间的世事无常,而天际的浮云却始终自由自在。虽然自己已经离开了朝廷,但仍然希望能够像凤凰一样翱翔于蓝天之中。同时,也希望能够继续为朝廷做出贡献
【注释】: 1. 薇蕨山中口可糊:薇蕨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这里指隐居山林。口可糊,意即隐居生活。 2. 人龙泯迹在农夫:人龙是刘备的字,刘备曾自称汉室宗亲,所以称刘备为“人龙”。刘禅是刘备的儿子,所以称诸葛亮为“诸葛龙”或“诸葛人龙”。泯迹,意思是隐没踪迹,消失无踪。在农夫,意即在农民中间。 3. 遭逢未感三回顾:三顾,是指刘备三次访求诸葛亮。回顾,意即回头看看、回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诗句释义 1 瓜菜装排老瓦盘: - 描述陈先生来访,用老式瓦盘装着瓜菜。这里“瓦盘”可能指的是一种传统的餐具。 2. 先生含笑驻金鞍: - 陈先生骑着马来到诗人的草堂,带着笑容。这里的“金鞍”指的是陈先生的马。 3. 景撩岘首诗泉涌: - “景撩”可能是指风景或景色的吸引,而“岘首”可能是地名或自然景观,此处暗示着美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 “诗泉涌”形象地描绘了诗歌如同泉水般自然涌现
【诗句】 1. 圣断重闻感若何,翼然轮奂起盘窝。 2. 扁悬忠武真无忝,恩盖隆中永不磨。 3. 灵肖罗池诛慢侮,祭堪梁父入登歌。 4. 戊辰告庙当残腊,寒怯梅花放未多。 【译文】 1. 听闻圣上的决定,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仿佛看到那巍峨的庙宇在风中轻轻摇曳。 2. 我悬挂在匾额上的忠武将军名字,真是名不虚传,他的功绩和品德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3. 他的形象仿佛罗池中的神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