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蕨山中口可糊,人龙泯迹在农夫。
遭逢未感三回顾,成算先开八阵图。
割据英雄时已去,经纶天地迹何孤。
祠前俯仰千年下,樽酒斜阳洒绿芜。
【注释】:
- 薇蕨山中口可糊:薇蕨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这里指隐居山林。口可糊,意即隐居生活。
- 人龙泯迹在农夫:人龙是刘备的字,刘备曾自称汉室宗亲,所以称刘备为“人龙”。刘禅是刘备的儿子,所以称诸葛亮为“诸葛龙”或“诸葛人龙”。泯迹,意思是隐没踪迹,消失无踪。在农夫,意即在农民中间。
- 遭逢未感三回顾:三顾,是指刘备三次访求诸葛亮。回顾,意即回头看看、回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虽然遭遇到刘备三次来访请他出仕,但并没有真正领会其心意,只是敷衍了事,并未真心实意地辅佐刘备建立功业。
- 成算先开八阵图:成算,意为成功计划。八阵图,又称八卦阵,是一种古代军事阵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虽然已经制定了成功的计策(也就是八阵图),但却迟迟没有付诸实施。
- 割据英雄时已去:割据,意为独立自主地控制一地。英雄,意即有才能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像刘备这样的割据英雄,现在已经离开了历史舞台。
- 经纶天地迹何孤:经纶,意为治理国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虽然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和智慧,但却没有真正施展出来,反而留下了孤独的身影。
- 祠前俯仰千年下:祠,指祠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诸葛亮的祠堂前,我们可以俯瞰着千年的历史变迁,体会着他的伟大成就和遗憾。
- 樽酒斜阳洒绿芜:樽酒,指酒杯。绿芜,意即荒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斜阳下的酒杯中,洒落着绿色的荒草,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无常。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三国时期著名人物刘备、诸葛亮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首句“薇蕨山中口可糊”,描绘了一幅山中隐居的生活画面,薇蕨是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这里指隐居山林。口可糊,意即隐居生活。这里的隐居生活并不是真正的逃避现实,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超脱的精神追求。
接下来两句“人龙泯迹在农夫”,意在表达刘备虽然有雄心壮志,但在与诸葛亮的关系上,却显得有些模糊不清。刘备曾自称汉室宗亲,所以称刘备为“人龙”。刘禅是刘备的儿子,所以称诸葛亮为“诸葛人龙”或“诸葛龙”。然而,在现实中,刘备却未能真正领会诸葛亮的心意,只是敷衍了事,并未真心实意地辅佐刘备建立功业。这种模糊的关系,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一种无奈和感慨。
第三句“遭逢未感三回顾”,意在表达诸葛亮虽然遭遇到刘备三次来访请他出仕,但并没有真正领会其心意,只是敷衍了事,并未真心实意地辅佐刘备建立功业。这里的“三回顾”,是指刘备三次来访请诸葛亮出仕的故事。然而,诸葛亮并没有真正领会刘备的意图,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刘备的事业中去。这种敷衍的态度,也反映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失望和不满。
第四句“成算先开八阵图”,意在表达诸葛亮虽然已经制定了成功的计策(也就是八阵图),但却迟迟没有付诸实施。八阵图是中国古代一种著名的军事阵法,据说由诸葛亮发明创造。然而,尽管诸葛亮已经有了这个成功的计划,但他却迟迟没有付诸实践,这也是一种让人感到惋惜和不解的地方。
第五句“割据英雄时已去”,意在表达像刘备这样的割据英雄,现在已经离开了历史舞台。这里的“割据英雄”指的是历史上那些独立自主地掌控一地的英雄人物。然而,刘备虽然有着独立的野心和能力,但最终却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遗憾的身影。
第六句“经纶天地迹何孤”,意在表达诸葛亮虽然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和智慧,但却没有真正施展出来,反而留下了孤独的身影。这里的“经纶”是指治理国家的能力与才干。“孤”则是指孤独、孤立。整句话的意思是说,诸葛亮虽然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和智慧,但却没有真正施展出来,反而留下了孤独的身影。
第七句“祠前俯仰千年下”,意在表达在诸葛亮的祠堂前,我们可以俯瞰着千年的历史变迁,体会着他的伟大成就和遗憾。这里的“祠”是指祠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站在诸葛亮的祠堂前,我们可以俯瞰着千年的历史变迁,感受到他的伟大成就以及留下的遗憾和失落。
最后一句“樽酒斜阳洒绿芜”,意在表达在斜阳下的酒杯中,洒落着绿色的荒草,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无常。这里的“樽酒”是指酒杯,“绿芜”意即荒草。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斜阳下的酒杯中,洒落着绿色的荒草,这就像是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无常。这是一种深沉的感慨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现实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