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纲常写腑肝,乃翁长夜去漫漫。
孤舟梦觉宁安枕,千里归来早挂冠。
乌帽却怜吾子肖,青春那许酒杯乾。
汉江缭绕波千顷,三沐淹波一尽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分析鉴赏能力。此题考核选取作品的“关键语句”的能力,是综合性最强的题目之一。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着诗句中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等进行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属于综合题,既需要理解诗歌的内容,又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诗歌体裁知识。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从诗中找出能反映情感或意境的词,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
(1)首句意为:为维护纲常而呕心沥血;乃翁:指自己。
(2)长夜漫漫:形容路途遥远,时间漫长。
(3)孤舟梦觉宁安枕:梦中醒来,不能安稳地睡一觉了。
(4)挂冠:《汉书·张良传》说:“汉王项羽之将诛矣,我欲捐剑而去,恐人疑吾有天子之心。”后来因以“挂冠”比喻辞官归隐。
(5)乌帽:黑帽子。
(6)青春那许酒杯乾:青春年华,哪能尽兴饮酒呢?
(7)汉江:长江在湖北的别称。缭绕:环绕。波千顷:指江水浩渺,广阔无垠。
(8)三沐淹波:三次沐浴于江水之中。三沐,古代的一种礼仪。
(9)淹波:泛指沐浴江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诗前四句写诗人送别罗柱举人,后四句抒发离别之情。
首联点明送别对象——罗柱举人。“扶植纲常写腑肝”,写出罗柱举人的品格,也表明诗人对他的看法。“纲常”即封建伦理道德,“腑肝”即肝胆相照。这一句说明罗柱举人不仅忠于国家,而且忠诚于道德,其人品高尚纯洁。“乃翁”是诗人自谦的说法,表示自己与罗柱举人年龄相当、资历相同,因而可以称他为“乃翁”。这一句表明诗人与罗柱举人是知交好友。“去漫漫”,形容旅途遥远,时间漫长。“孤舟梦觉宁安枕”,写诗人送行时的心境。“孤舟梦觉”即诗人在江畔送行,听到远处传来罗柱举人的歌声,诗人以为是他的歌声,就以为是自己的梦境,因此说“孤舟梦觉”。这两句表明诗人当时的心情十分激动,以致产生了错觉。“宁安枕”,意思是诗人听到罗柱举人的歌声后,感到一种宁静和安详,因而用“宁安枕”来形容这种心情。这两句表明诗人与罗柱举人之间感情深厚,诗人对罗柱举人也寄托了很多希望。
颔联承上启下,承接前面的内容,进一步描写诗人送别的情态。“千里归来早挂冠”,是说罗柱举人在得到官职之后,立即告老还乡。“早挂冠”,即辞去官职。这两句表明罗柱举人在得到功名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官场,返回家乡去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
颈联写诗人送别罗柱举人的情景。“乌帽却怜吾子肖”,写诗人见到老朋友罗柱举人时,不禁想到自己的儿子。“乌帽”是黑色的头巾。“却怜”,即不禁怜惜之意。这一句说明诗人看到罗柱举人头上的黑帽,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儿子,因为儿子也有类似的黑帽子。“吾子肖”,即儿子长得像罗柱举人,也就是说儿子继承了罗柱举人的衣钵。“青春那许酒杯乾”,意思是说年轻人的青春时光,怎能尽情饮酒呢?“那许”在这里是否定的意思。“杯乾”,即酒杯干涸。这两句表明诗人与罗柱举人虽然分别,但彼此之间的友谊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化。
尾联写告别后的情景。“三沐淹波一尽欢”,“三沐”是指多次洗澡,这里借指多次洗耳恭听罗柱举人的教诲。“淹波”是沉浸于江水之中的意思。这一句表明送别之后,诗人与罗柱举人依依不舍地交谈了很长时间,以至于沐浴在江水之中才依依不舍地道别。“汉江”指长江,“缭绕”是环绕的意思。这一句描绘了江水的浩瀚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三沐淹波一尽欢”,意味着他们三人在一起畅谈了很久很久,直到江水都快要溢出来,才不得不分开。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全诗前四句写诗人送别罗柱举人,后四句抒发离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