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軥辀隔岸闻,森森榕树傍江唇。
笑看今日羚羊峡,应识当年入峡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意、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从诗句内容、手法以及情感表达等几个角度综合考虑分析,重点考核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和把握,同时,也要考虑到古汉语中词义与今义的变化。
题干要求“格式: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针对诗歌的赏析题,需要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主题、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指出其艺术手法及效果。
“何处軥辀隔岸闻,森森榕树傍江唇。”意思是何处传来车轮声在岸边回响,郁郁葱葱的榕树依傍着江水。
“笑看今日羚羊峡,应识当年入峡人。”意思是看着今天的羚羊峡,应该了解曾经过此峡谷的人。
“軥辀”是古代的一种车辆,这里指代过往的车辆。“隔岸闻”说明诗人站在江岸上,听到远处传来的车声。
“榕树”是南方常见的树木,此处形容榕树高大茂盛,生长旺盛。“傍江唇”说明榕树生长在江边的陆地上。
“笑看今日羚羊峡”,诗人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待眼前的羚羊峡,用“笑看”表现出诗人对羚羊峡景色的熟悉与喜爱之情。
“应识当年入峡人”,诗人回忆了当年的入峡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记忆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赏析:
首句“何处軥辀隔岸闻”,诗人从听觉的角度描写羚羊峡的景象,通过车声的回荡来表现羚羊峡两岸的险峻。而第二句“森森榕树傍江唇”,则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羚羊峡,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两句诗分别运用听觉和视觉两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羚羊峡的自然景观。这种写法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使得整首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尾句“笑看今日羚羊峡”和首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羚羊峡景色的喜爱之情;而“应识当年入峡人”则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怀念,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转、岁月沧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