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禅林绿已肥,竹间杯酒亦相宜。
漆园本是逃名吏,懒向琅玕刻小诗。
【注释】
竹间:竹林中,泛指山野。
逃名吏: 逃避做官的人。
琅玕:一种玉名,此处用以比喻美玉。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闲居山林的情怀。首句写自己身处山野之中,春意已浓,绿草如茵,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次句写在竹林中饮酒赋诗,心情舒畅,与春天融为一气。第三句说自己本是不愿做官的隐士,如今却要像逃避做官的人一样刻制小诗,这是多么令人感到可笑的事啊!全诗以“竹”字贯穿全篇,写出了诗人闲散恬静的生活情趣。
春去禅林绿已肥,竹间杯酒亦相宜。
漆园本是逃名吏,懒向琅玕刻小诗。
【注释】
竹间:竹林中,泛指山野。
逃名吏: 逃避做官的人。
琅玕:一种玉名,此处用以比喻美玉。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闲居山林的情怀。首句写自己身处山野之中,春意已浓,绿草如茵,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次句写在竹林中饮酒赋诗,心情舒畅,与春天融为一气。第三句说自己本是不愿做官的隐士,如今却要像逃避做官的人一样刻制小诗,这是多么令人感到可笑的事啊!全诗以“竹”字贯穿全篇,写出了诗人闲散恬静的生活情趣。
注释: 柴桑归汲汲,幽思向谁言。 柴桑(今属安徽)归家后心情急切,幽静的思绪向谁倾诉? 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归家后,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因此心情会显得急切。而幽静的思绪则需要有人去倾听与理解,所以诗人才会向谁倾诉呢? 流水长随步,青山自绕门。 流水潺潺,伴着我的每一步;青山环绕,就像我家的大门。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归家的景色。诗人沿着溪流行走,欣赏着美景。溪水潺潺流淌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 桑麻春自满,蜂鸟日相喧。 恬却奔波梦,栖栖只故园。 注释: 1.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表示自己不愿意为官,愿意与和尚们结社。折腰,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世俗的压力。结社,指与和尚们结社,共同修行。 2.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形容官场如同大海一样深广,许多人都沉沦其中,而自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水面上,不随波逐流。 3. 桑麻春自满
【诗句】 飘拂变故素, 踟蹰断远寻。 朔风号夜永, 冬酒着人深。 云有无穷态, 天留不死心。 暂须回艇子, 江面缔重阴。 【译文】 在木斋的居所中,雨中住宿与徐伯淳交谈;夜晚与姚润华畅谈。 雨中的树木随风摇曳,景色变幻无常,我停下脚步,寻找远方的踪迹。 寒风呼啸,夜已深沉,我喝着冬酿美酒,感受它深深的酒意。 天空的云彩有着无尽的变化,而天空依然保留着希望之心。 暂且回到船上休息
以下是对《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十三·山行》逐句的释义、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注释,以及最后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句释义: 1. 藜杖何曾吝:藜是草名,杖是用藜草制成的手杖,意为使用这样的手杖并没有丝毫吝啬。 2. 浮云只自阴:浮云飘动,遮蔽了天空,这里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无常。 3. 春花方蓓蕾:春天的花朵刚刚开始绽放。 4. 天地与歌吟:天地之间充满了歌声,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 5.
注释: 区区贪献玉,足刖枉沽裳。 且任横肱睡,何妨举世忘。 陶陶春酒后,洒洒竹风凉。 午梦醒香茗,扶藜过小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王半山的诗歌交流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首句“区区贪献玉”,意为诗人追求名利,如同玉石般精致而美丽,但过于执着,反而失去了本真。这里的“玉”既指物质财富,也暗指人的品格。 第二句“足刖枉沽裳”
注释: - 一泓凝不乱,独爱看真源。 - 一泓:清澈的泉水。 - 凝不乱:水清澈如未被污染。 - 真源:真正的水源,这里指清澈的泉水。 - 独爱:特别喜爱。 - 看真源:观赏清澈的泉水。 - 白日人稀少,中年眼未昏。 - 白日:白天。 - 人稀少:人数较少。 - 中年:中年时期。 - 眼未昏:视力未衰。 - 葛蕉居士服,杖屦榄山村。 - 葛蕉:一种植物。 - 居士服:古代士人常穿的一种衣服。
注释:这山都值得指点,绝美的景色更需搜寻。谁敢说这里没有佳景?我终将遇到赏识的人。用青色的精气浇灌白色的水,让我的头发付与漫长的吟咏。红色的紫色的花看也看不到了,只有莺声在绿荫中回荡。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描写作者游览山水时所感受到的美妙景色,并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首联“是山都指点,绝景更搜寻。”写出了游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喜爱,以及诗人对于美景的珍视和追求。颔联“敢道无佳似,终须遇赏音
宿西梁 赛神之余,饮酒十壶,舟子招邀。 夜深人语嘈杂,孤灯自飘落雪。 西梁山险峻,天气阴沉,山势依然骄横。 伏枕静听水声,阴晴交替,朝暮更替
清风时一洒,默坐听渔歌。 注释: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译文: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赏析:清风时时吹过,诗人静默地听着渔人吟唱。“默”字写出了诗人的神态,他似乎在静静地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蚊蚋何曾炒,烟霞敢自多。 注释: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译文: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诗句释义: 1. 潇洒东皋路:描述诗人在东皋的一条道路上行走,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2. 登临亦不时:即使登上高处也并非经常,表示有时登高远望,有时则不登高。 3. 先生拚屡醉:指诗人经常饮酒以解忧。 4. 花鸟任相怡:花鸟与自然景色相融,使人感到愉悦。 5. 翠带垂千柳:形容柳枝如同绿色的腰带,下垂如千条细柳。 6. 金梭掷一鹂:用比喻的手法,将飞鸟比作织布的金梭。 7. 踟蹰归路晚
注释:我坐着进入了深夜,月亮已经低垂,天灵星的一点光芒照亮了群迷。谁人不奈秋光好,时常有歌声送到北河边。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窗外明亮的月光,感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周围的环境是如此的不同。他感到孤独、寂寞,同时也有一种莫名的快乐和满足。他看到了天灵星的一点点光芒,照亮了他的周围,让他感到温暖和安慰。他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歌声,那是别人的快乐和满足,也是他的快乐和满足
偶述三首 乘田委吏不辞低,五百年来几醒迷。 一脉还寻洙泗水,异香流处是曹溪。 注释: 乘田委吏:指掌管农田的官吏,这里可能暗指某种官职。 五百年:表示很长的时间,暗示某种变化或觉醒的过程经历了很长时间。 几醒迷:表示几乎觉醒却又陷入迷茫,表达了一种挣扎和困惑的状态。 一脉:这里可能指一种传承或者血脉相连的意思。 寻:寻找。 洙泗水:指的是洙水流经的地方,即山东曲阜一带。 异香
注释:木犀(桂花)的香气在低矮处,整天坐在花边几乎要迷失。哪里传来划船歌声,缓缓地寻找幽静的草丛到前溪去。 赏析: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写了秋天的景象。首句“木犀香亚几枝低”中的“亚”字有“靠近、接近”之意,写出了桂花树枝离地面很近,仿佛就在身边。次句“尽日花边坐欲迷”中的“尽日”表明了作者在花边度过了一整天,而这种状态让人感到迷糊。最后两句“何处棹歌声转急
【注释】: 茅笔新题卷一通,又留双眼浙之东。湘湖秋色休催我,且缓蒲帆半日风。 【赏析】: 《次韵石斋先生赠姜仁夫进士三首》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对友情的依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结构和意境。 第一句“茅笔新题卷一通”,描绘了一幅画面:作者正在用毛笔在卷轴上书写,似乎在为朋友写下一首诗作
暑雨初晴,濲水浮。相看握手话中流。 陶然一醉江门景,却羡仁夫解远游。 译文: 暑热的雨水刚刚停歇,濲水漂浮在水面上,我们相视而笑。手牵手地交谈中流砥柱。 我陶然而自得地畅饮江门之景,却羡慕你能够远离家乡,远游他乡。 注释: 1. 濲水:地名,今属湖北黄梅县。 2. 中流:指长江中游。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写送行之时,正值暑热的雨水刚刚停歇,濲水飘浮在水面上,他们互相看着对方
【注释】 严子: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著名的隐士。名存旧钓台:指严光的故乡浙江桐庐,有一座名叫“钓台”的山,是严光隐居垂钓的地方。 乘田委吏:《史记·留侯世家》载,吕后死后,萧何被贬为相国,他的儿子在沛县当县官,因犯了法,萧何便把他叫来责备说:“你的父亲做宰相时,我不过是小官,经常随从他,现在你犯法,怎么不告诉我?”于是把儿子交给官吏,并下令说:“以后要像对待父亲一样。”这里用这个典故。风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