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秉犁锄,解下腰章,顿抛手板。只悔回头晚。肉眼共盲眼。
馋眼。妒眼。合与君山一时铲。仕途原自坦。谁似尔、忙钻热赶。
老臣无状,只不贪而懒。雪盏更雨盏。月盏。花盏。美满生涯世间罕。
归田乐本调
学秉犁锄,解下腰章,顿抛手板。只悔回头晚。 肉眼共盲眼。
馋眼。 妒眼。合与君山一时铲。仕途原自坦。谁似尔、忙钻热赶。
老臣无状,只不贪而懒。雪盏更雨盏。月盏。花盏。美满生涯世间罕。
译文:
我原本是读书人,现在放下书卷,拿起锄头,解下了身上的官服,突然觉得人生可以如此简单。只是后悔没有早一点做出这个决定,就像眼睛被蒙蔽一样。
我羡慕那些能够看透一切的人,他们的眼睛比普通人更加敏锐和清晰。嫉妒那些能够抓住机会的人,他们的心比其他人更加坚决和果敢。
官场的道路原本就应该是平坦的,但是有些人却像追逐热火一样忙碌,不断地奔波和努力,为了名利而忘记了初心。而我,一个老臣,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不去贪图名利,也不去追求荣华富贵。
我的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有雪也有雨,有月也有花,虽然平淡但却充满了幸福。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美满,是世间罕见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归隐生活的诗。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通过描绘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一个老臣的淡定和从容。
首句“学秉犁锄”,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农民。他放下了手中的书籍,拿起了锄头,开始了他的农耕生活。这里,诗人运用“学秉”和“持”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他由知识分子转变为农民的过程。这种转变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和思想上的转变。
“解下腰章,顿抛手板”,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过去的告别。他不再需要戴上官帽,放下手中的笏板,这象征着他已经放下了所有的包袱和压力,准备全身心投入到农耕生活中。这里的“腰章”和“手板”都是官员的标志,它们的解除意味着他的官职已经结束。
“只悔回头晚”,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选择的后悔。他后悔自己在官场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错过了更好的机会。这种后悔也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相反,他开始欣赏起官场外的美好景象。“肉眼共盲眼”,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他看到的世界与普通人不同。他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和真相,而不是被表象所迷惑。这种洞察力也是他选择隐居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的两句“馋眼。妒眼。合与君山一时铲”,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不仅看到了外界的美,还看到了人性中的贪婪和嫉妒。这种对比使得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决定像君山上的树木一样,把周围的杂草一并铲除,只留下真正值得珍惜的东西。这种决心和勇气也是他隐居生活的重要支撑。
最后两句“仕途原自坦。谁似尔、忙钻热赶”,总结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他认为官场原本就是平坦的,没有必要因为追求名利而忙碌奔波。他希望自己能像古人一样,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泊,不受外界干扰。这种态度使他在官场中显得与众不同,也为他赢得了尊重和赞誉。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