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洪崖洞口关,翠岚霭接白云间。
钟传梵语通顽石,字注真衔副小山。
斑驳苔碑馀色古,湛澄乳水印心闲。
聊空半偈挥天雨,漫放桃花自解颜。
诗篇
诗句:
- 共探洪崖洞口关, - 探索洪崖洞的入口。
- 翠岚霭接白云间, - 翠绿的山峦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空相接。
- 钟传梵语通顽石, - 钟声在岩石间回响,如同佛音普渡众生。
- 字注真衔副小山, - 文字记录了真实的佛教故事,仿佛是佛陀教诲的载体。
- 斑驳苔碑馀色古, - 苔藓覆盖的石碑显露出岁月的痕迹。
- 湛澄乳水印心闲, - 清澈的水面上映照着宁静的心灵。
- 聊空半偈挥天雨, - 随意挥洒出的半幅佛经似乎带来了一场天降的雨水。
- 漫放桃花自解颜, - 随着春风,桃花盛开,仿佛是佛性自然的流露。
译文
共同探寻洪崖洞的门道,翠绿的山谷云雾缭绕,仿佛连接着天空。钟声在岩石中回荡,像是佛祖的声音,传达给无知的顽石。文字记录着真实的佛教故事,如同佛陀教诲的载体。苔藓覆盖的石碑透露出岁月的痕迹,清澈的水面上映照着宁静的心灵。随意挥洒出的半幅佛经似乎带来了一场天降的雨水,随着春风,桃花盛开,仿佛是佛性自然的流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游华岩寺时对洪崖洞、青松、白云等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这些景物背后蕴含的文化和宗教意义的认识。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的理解和领悟。诗中通过“钟传梵语”和“字注真衔”等意象,展现了佛教教义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和谐统一。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天雨”和“桃花”等元素,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了佛法无边无际的自然境界和内在美。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