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刺桐知驿舍,倚山毛竹即人家。
趁墟野妇酤甜酒,候馆溪童进辣茶。
诗句如下:
近水刺桐知驿舍,倚山毛竹即人家。
趁着墟日的空当,野妇们买着甜酒;等候客人的溪边小憩,溪童送上了辣茶。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词的赏析:
林弼通过“近水刺桐知驿舍”和“倚山毛竹即人家”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刺桐(又称木芙蓉)靠近水边的驿站,而毛竹则是依山而生,构成了自然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和谐融合。这种描绘手法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观察,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想。
“趁墟野妇酤甜酒,候馆溪童进辣茶”两句则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景象。在墟日这天,村民们会聚集在一起购买食材,而孩子们则会在等待客人时为他们准备饮料。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情味,还反映了古代农村社会的生活风貌。
林弼的这组诗歌语言平实,意境深远。他通过简单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中。同时,这些描述也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厚感情和美好向往,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独特追求。
《龙州(十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明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更传达了他对于和谐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