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走胡尘,将军不顾身。
黄沙一万里,赤帜五千人。
天子犹称汉,匈奴岂畏秦。
不知苏属国,何日画麒麟。
跃马走胡尘,将军不顾身。
黄沙一万里,赤帜五千人。
天子犹称汉,匈奴岂畏秦。
不知苏属国,何日画麒麟。
注释:
- 跃马走胡尘:形容骑士在沙漠中奔跑的雄姿。
- 将军不顾身:表现了将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线的决心与勇气。
- 黄沙一万里:描绘了辽阔无垠的沙漠场景。
- 赤帜五千人:指代军队中的旗帜飘扬,象征英勇的士兵。
- 天子犹称汉:表达了对汉朝皇帝的尊重,即使身处边塞,仍不忘故土。
- 匈奴岂畏秦:直抒胸臆,表明即使在外敌面前也毫不畏惧,展现了诗人的坚定与豪情。
- 不知苏属国:可能是对某个人(如苏武)的称呼或身份的疑问。
- 何日画麒麟:寓意着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国家的强盛,让敌人望而却步。
赏析:
《出塞》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以其雄壮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于世。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将士的形象和战争场景,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全诗以“出塞”为题,生动地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英勇无畏。首句“跃马走胡尘”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能看到战士们驰骋在茫茫沙海之中,勇往直前的景象。接着“但使龙城飞将在”,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忠诚将领的赞美,龙城飞将指的是汉代名将霍去病,象征着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然而,“将军不顾身”则透露出一种悲壮的氛围,将军虽英勇但也难逃战火硝烟,这种情感深刻触动人心。
诗中还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和士兵们的艰辛生活:“黄沙一万里,赤帜五千人。”这两句话不仅描述了地理环境,更通过色彩的对比增强了画面感,同时也暗示了士兵数量之多、战事之艰。最后一句“天子犹称汉”,则表达了即便在边远之地仍不忘初心,维护汉室尊严的情怀。整体而言,《出塞》不仅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歌,更是一次对军人精神的赞颂和对和平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