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曾莹是清代的诗人、学者和书画家。
潘曾莹(1808-1878),字申甫,别字星斋,出生于江苏吴县,即今天苏州府的吴县。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官员和学者,尤其擅长史学和书法,同时在绘画艺术上也有独到的成就。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清代晚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
潘曾莹是清代的诗人、学者和书画家。
潘曾莹(1808-1878),字申甫,别字星斋,出生于江苏吴县,即今天苏州府的吴县。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官员和学者,尤其擅长史学和书法,同时在绘画艺术上也有独到的成就。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清代晚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
《玉虹桥》 泉声何砰訇,石骨自坚瘦。 泉飞石亦飞,直挟风雨斗。 石劲不能敌,云根穿欲透。 长桥亘如虹,雪浪喷岩岫。 作势腾白龙,余音震飞狖。 何人劈双峡,注此一线溜。 幻作千百折,恍觉波涛骤。 停鞭一延伫,奇景实罕觏。 阴寒逼毛发,对此不敢漱。 译文: 泉水的声音多么响亮,岩石的骨架却那么坚定而纤细。 泉水在飞舞,岩石也在飞舞,就像要与风雨搏斗一样。 岩石的力量是无法抵挡的,云根穿透了它想要穿透
茶磨山 系缆行春桥,策杖茶磨岭。 烟鬟浸湖渌,开奁晓妆靓。 飞鸟没何处,了了见帆影。 秀色接楞伽,窅然异尘境。 杂花不知名,香气幽且静。 微风淡疏襟,斜阳恋余景。 徘徊松桂阴,翠泼秋衫冷。 注释: - 茶磨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是福州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 系缆行春桥:在春日里,人们喜欢在江边的桥上系船,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 策杖茶磨岭:茶磨山是福州的一个著名景点,这里的山峰起伏连绵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诗人感受的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 甘草湖:甘草湖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或者一个具有特定意象的地方,可能是诗人的家乡或者他曾经游览过的地方。 - 晓来雨初霁:清晨时分,雨终于停了,空气中充满了清新的气息。 - 清气满寥泬:雨后的天气变得清新,天空显得格外的高远和空旷。 - 湍流汩汩鸣:湍急的水流发出潺潺声,给人一种宁静而悠扬的感觉。 - 秋声动岩穴
虎山桥 邓尉多名山,奇秀自兹始。 彩虹映中流,浩渺不知里。 红叶残霞明,青芦晚风起。 徘徊月初出,长空净如洗。 桥头倚横笛,清兴曷云已。 双崦一镜中,空明有如此。 月气不在天,冥冥化为水。 注释: - 邓尉(dòng wèi):古地名,这里借指邓尉的群山,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境内。 - 奇秀:独特而美丽的景色。 - 兹:这里,此处。 - 彩虹映中流:彩虹出现在江流之中。中流,河流中间。 -
绿萝山 诗句解读与译文: - “山行极幽邃”:描述了山路极其幽深曲折。 - “藤萝垂绝壁”:描述藤萝缠绕在陡峭的山壁上。 - “一径夹松篁,苍翠纷相积”:一条小路两旁是茂密的松树和竹林,绿叶相互堆积。 - “蒙蒙万绿中,时露片云白”:在茫茫的绿色中,偶尔露出一片云朵,其白色让人感到清新。 - “云又化为烟,缥缈成一碧”:云雾再次变成了烟雾,缥缈地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 “石磴循萦纡
访端木子彝舍人 官冷诗情澹,心间道味长。 午蜂喧隔院,孤鹤立斜阳。 松叶堆茶灶,藤花点石床。 尘缨欣暂濯,幽绝似沧浪。 注释: 1. 官冷诗情澹:意为官职虽冷,但诗情却十分浓烈。 2. 道味长:指对道的理解与品味深远而持久。 3. 午蜂喧隔院:中午时分,蜜蜂在庭院中嗡嗡叫个不停。 4. 孤鹤立斜阳:孤零零的鹤站在斜阳下。 5. 松叶堆茶灶:用松树叶堆积起来的茶灶。 6. 藤花点石床
【注释】玉堂清冷:形容秋天的寒冷气氛。不成眠:无法入睡。却忆:反而在想。芦埼(xiē):水边。系:挂。钓船:指垂钓的小船。篷背:船篷后面。萧萧:风声。洒秋雪:像秋雪那样飘落下来。画中:指画上的白鸥。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深秋时节写的,他怀念自己的老朋友程伯茂才,并把诗作寄给他,同时索要他的画作。诗题中的程伯茂才也是一位有名的画家。 “玉堂清冷不成眠”,这是全诗的第一句
万寿寺 门外即西山,山势莽回互。门内尽奇石,石气积云雾。 遥青与近绿,朝暮各殊趣。坐卧于其间,割然得奇悟。 松风谡谡来,天籁此中度。据石看青山,遐情引烟素。 译文: 万寿寺(五言) 门外就是西山,山势高耸、连绵起伏。 门内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石头上积聚着云雾。 远处的山峦颜色青翠,眼前的山石颜色郁郁葱葱。 早晨和傍晚各有独特的美景,坐在或躺着欣赏它们,仿佛获得了一种奇妙的领悟。
秋夜怀程序伯茂才赋此奉寄并索画 竹翠捎窗露气清,鸥波一片照人明。 听风听水寻常事,要向秋堂画月声。 注释: 竹影斑驳的窗户透出一丝清新的露气,江上的鸥鸟飞过留下一道明亮的影子。 聆听风吹过水面的声音,聆听江水流淌的声音,这些平常的事,我要用画笔描绘出它们在秋天里的美景。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人程伯茂才的深深思念之情的诗歌。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
欧阳珑是清代的诗人,以其词作《零翠集》著称。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1. 个人背景 - 字和号:字白神,号琼仙。 - 籍贯:江宁。 - 家庭关系:他是金山汤云开副室,也就是汤云开的侧室,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并不罕见,但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可能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2. 文学成就 - 诗词全集:《零翠集》是欧阳珑的代表作,其中收录了他的许多诗词作品。 - 词作特色:欧阳珑的词作在情感表达上细腻而深刻
刘大绅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寄庵,祖籍江西临川,曾祖由临川落籍至云南华宁。 刘大绅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更以其诗作在清代诗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诗歌成就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在于其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融合。以下是对刘大绅的具体介绍: 1. 生平背景:刘大绅出身于学术世家,祖父辈开始就已涉足文学领域。他的曾祖由江西临川移居至云南华宁,这一地理迁移也为他后来的生活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地域色彩。
刘蘩荣并非一位清代诗人,而是以“宝应人”的身份出现,字涧芳,为阮文达公子妇,与清代文人阮元有关联。刘蘩荣生活在清朝中后期,是那个时代文化的见证者之一。 刘蘩荣,字涧芳,宝应人。她不仅是一个文化传承者,还因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才华而成为研究清代诗歌不可忽视的人物。 从生平背景上来看,刘蘩荣的家族背景为她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作为阮元(著名学者、文学家)公子妇
潘曾莹是清代的诗人、学者和书画家。 潘曾莹(1808-1878),字申甫,别字星斋,出生于江苏吴县,即今天苏州府的吴县。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官员和学者,尤其擅长史学和书法,同时在绘画艺术上也有独到的成就。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清代晚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
郑鹏云,字毓丞,一作毓臣、毓宸、育臣,号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 原籍福建永春,同治四年(1865)因其父郑祥和任淡水厅儒学训导,遂卜居于竹堑。 曾师事潜园名儒林奕图,光绪九年(1883)取进新竹县附学生,受知于台湾巡抚兼提督学政唐景崧。 后与丘逢甲、汪春源、叶郑兰等,入海东书院,从台南进士施士洁学。 乙未(1895)割台,避乱内渡。 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