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礼是清代的诗人。
字立夫,号东山,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江西南城,雍正五年考中进士,之后历任太常寺典簿、鸿博等职,最终官至左谕德。潘安礼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还是《东山草堂集》的主要作者,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词才华。
潘安礼是清代的诗人。
字立夫,号东山,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江西南城,雍正五年考中进士,之后历任太常寺典簿、鸿博等职,最终官至左谕德。潘安礼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还是《东山草堂集》的主要作者,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词才华。
【注释】 乙卯岁暮遣兴:乙卯年岁末时抒发的情怀。 偻指:弯曲的手指,这里指屈指计算的年数。 当关纸尾浩如烟: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像烟雾一样消逝。 流光青镜:流逝的时光,比喻青春年华,青镜是照人的镜子,这里指岁月。 素业缁尘委石田:白手起家的事业,如同被尘土污染一样,变得污浊。 只合巢书:只能写诗作文。 消二六:删去无用的字句,这里指删改文章。 敢夸奏牍满三千:不敢夸耀我的奏章有三千行。
潘安礼是清代的诗人。 字立夫,号东山,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江西南城,雍正五年考中进士,之后历任太常寺典簿、鸿博等职,最终官至左谕德。潘安礼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还是《东山草堂集》的主要作者,这部作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词才华
郑鹏云,字毓丞,一作毓臣、毓宸、育臣,号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 原籍福建永春,同治四年(1865)因其父郑祥和任淡水厅儒学训导,遂卜居于竹堑。 曾师事潜园名儒林奕图,光绪九年(1883)取进新竹县附学生,受知于台湾巡抚兼提督学政唐景崧。 后与丘逢甲、汪春源、叶郑兰等,入海东书院,从台南进士施士洁学。 乙未(1895)割台,避乱内渡。 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返台
潘曾莹是清代的诗人、学者和书画家。 潘曾莹(1808-1878),字申甫,别字星斋,出生于江苏吴县,即今天苏州府的吴县。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官员和学者,尤其擅长史学和书法,同时在绘画艺术上也有独到的成就。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清代晚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
清初江苏太湖洞庭西山香林庵女僧,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大约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前后在世。 俗姓赵,名昭,字子惠,寒山隐君宦光女。 祖母陆卿子,母亲文端容俱擅词翰,能继家学。 适平湖士子马班,亦山水高隐之流。 明亡后,马氏家破,遂入空门。 于太湖西山中匿影二十馀年,实吴越间一奇女子。 诗风沉雄挺拔,绝无脂粉媚态,格调深沉,意境悠远,当时颇享诗名。 有《侣云居稿》,又其诗不少收入《檇李诗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