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眠不怕唤当关,一月华胥游未还。
意在可兼无可处,身居材与不材间。
琼敷玉藻六七子,金雀雅头十二鬟。
愧有金陵无李白,栖霞即是虎丘山。

高眠不怕唤当关,一月华胥游未还。

意在可兼无可处,身居材与不材间。

琼敷玉藻六七子,金雀雅头十二鬟。

愧有金陵无李白,栖霞即是虎丘山。

这首诗是明代祝允明所作《次韵表弟蒋煜及门生翁敏见赠喜予归田之作四首》之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下面将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详细释义和赏析:

  1. “高眠不怕唤当关,一月华胥游未还”:这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其中“高眠”意味着高枕无忧地休息,而“当关”则指代守卫或管理关口的任务。诗人在这里用“不怕唤当关”表示他乐于放弃这种责任和压力,宁愿选择一种更为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同时,“一月华胥游未还”则暗示了诗人希望摆脱日常琐事的束缚,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

  2. “意在可兼无可处,身居材与不材间”:这里的“意在”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而“可兼无可处”则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妥协。诗人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并非理想中的完美之地(即“无可处”)。这种自我认知让他更加珍视内心的平衡,即使身处困境也能保持一份坦然。

  3. “琼敷玉藻六七子,金雀雅头十二鬟”:这两句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琼敷玉藻”形容女子的美丽容貌,而“金雀雅头”则可能指的是古代贵族女性的华丽发饰。这些描述都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

  4. “愧有金陵无李白,栖霞即是虎丘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和才能的感慨。虽然“金陵”(今南京)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但诗人并没有在那里找到像李白那样才华横溢的人,从而感到遗憾。相反,他更欣赏那些在自己心中有着独特位置的人物,如栖霞山上的虎丘山。这种独特的视角体现了诗人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通过对比和隐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