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犹居郭外家,闭门高枕叹年华。
秦人不敢窥干木,楚事休教误屈瑕。
暑气转嫌秋候溽,树阴偏受日光斜。
驽骀过辱千金许,惭愧酬知未有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西台伊公枉和赠篇至于再三重次呈答:西台伊公是指唐朝的宰相张九龄,他在诗中被比作西台的伊公,而杜甫则称自己为“西台伊公”。这里的“枉和赠篇”指的是张九龄给杜甫的诗。“至于再三重次呈答”则表示杜甫多次回应了张九龄的赠诗。

东野犹居郭外家,闭门高枕叹年华:这里指的是杜甫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居住的地方。“东野”是对杜甫的尊称,意指他如同隐居在郊外的农夫一样。“关门高枕”形容杜甫过着隐逸的生活,闭门不出,高枕而卧,感叹自己的岁月流逝。

秦人不敢窥干木,楚事休教误屈瑕:“秦人”是指秦国的人,这里暗指朝廷上的权贵。“干木”和“屈瑕”都是古代著名的人物。杜甫通过这个比喻,表示自己不受朝廷权贵的干扰,保持清白之身。

暑气转嫌秋候溽,树阴偏受日光斜:这里描述了夏日的景象和感受。“暑气转嫌秋候溽”意味着夏天的炎热让人感到厌烦,而秋天的到来又带来了潮湿的气息。“树阴偏受日光斜”描述的是树荫在午后被烈日照射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

驽骀过辱千金许,惭愧酬知未有涯:这里的“驽骀”指的是低下无能的马,而“千金”则是指贵重的马。杜甫在这里自谦地说自己的才能不如马,但又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惭愧酬知未有涯”则表示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永无止境,对自己能力的不足感到惭愧。

赏析:这首诗体现了杜甫深厚的友情和谦逊的态度。他不仅对自己的才学充满信心,也对朋友的赏识和帮助心存感激。同时,他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高尚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