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门车马簇飞埃,小垒依稀说旧台。
暇日暂迂羊傅驾,他年便是岘山隈。
勾吴于越千秋梦,范蠡西施一种才。
麋鹿绮罗都不见,紫烟终古锁荒苔。

【解析】

1.“六门”、“车马”两句,是写姑苏城。姑苏台在苏州城西北,故称“姑苏”。《越绝书》云:“吴阖闾城,姑苏台……台高三百丈。”“车马”,指姑苏台上的车马。“飞埃”,形容车马之多。“小垒”,指姑苏台下的小山。“说旧台”,指姑苏台上有当年吴王筑台时的遗迹。

2.“暇日暂迂羊傅驾”两句,是作者借古人之典抒怀。“暇日”,闲暇的好日子,这里指自己闲暇无事的时候。羊傅(羊昙),东晋名士,曾任吴兴太守,他任内曾游览姑苏台。羊傅死后,他的好友范泰写了一首吊诗:“西风起黄叶,孤飞一吊仙。犹悲江路远,为子一潸然。”范泰的吊诗,表达了诗人对羊傅的怀念之情。“羊傅驾”,即羊傅游姑苏台的故事。“岘山隈”,即岘山边。“岘山”,指汉末刘备曾登此山感慨而作《后出师表》。“他年”,即未来之意。“便是”,就是。“岘山隈”,指羊傅曾经游历的地方。

3.“勾吴于越千秋梦”两句,是作者借古人之典抒发对国家大业的忧虑和期望。“勾吴”,春秋时期吴国,又称吴国,是今江苏、浙江一带。“于越”,春秋时越国,今浙江、福建一带。“千”,多的意思。“千秋梦”,意谓千年来的愿望。“范蠡西施一种才”,范蠡,春秋末楚国人,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一种才”,意指两人的才能不同。“勾吴于越”,句中用吴越代称国家。这一句是说:千年来,我们国家的愿望就是像范蠡和西施这样的贤臣辅佐君主,完成统一大业。

4.“麋鹿绮罗都不见”两句,是说现在姑苏台的景色荒凉冷落,连麋鹿、野鹿也不见了,只有满地的紫红色烟雾笼罩着荒草,一直延伸到天际。“紫烟”,指草木燃烧所散发出的气味。“终古锁荒苔”,意谓长年累月被烟火熏烤,使得荒草丛生。“紫烟”句中用紫烟比喻草木,“终古”即永远。

【答案】

次韵郡守胡公阅城登姑苏台

六门车马簇飞埃,小垒依稀说旧台。

暇日暂迂羊傅驾,他年便是岘山隈。

勾吴于越千秋梦,范蠡西施一种才。

麋鹿绮罗都不见,紫烟终古锁荒苔。

译文:

姑苏城的六个城门车来马往,尘土飞扬,姑苏台上的残迹依稀可辨。我闲适地来到姑苏台,就像范蠡那样游玩姑苏台。将来我也要像羊祜那样登上了岘山,为祖国献身。

姑苏台是吴国的遗址,也是越国的遗址,它见证了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范蠡和西施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才,他们的才华横溢。如今姑苏台一片荒凉,连麋鹿和野鹿都没有了,只有那紫红色的烟雾笼罩着荒芜的草场,一直延伸到天边。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四句是写姑苏城,后四句是写自己的感慨与希望。首联“六门车马簇飞埃,小垒依稀说旧台”二句,描写了姑苏城的繁华景象和昔日的辉煌,以及诗人对历史的回忆和感慨。颔联“暇日暂迂羊傅驾,他年便是岘山隈”二句,通过诗人自己的经历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范蠡和羊祜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颈联“勾吴于越千秋梦,范蠡西施一种才”二句,通过对勾吴和越国历史的回顾,赞美了他们两位历史人物的伟大贡献。尾联“麋鹿绮罗都不见,紫烟终古锁荒苔”二句,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全诗意境宏大深远,语言简练明快,情感深沉热烈。通过对古代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