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白虹宝,荆砥夙磨磷。
江河鲲不徙,鲁野遂戕麟。
徐子十□周,邃讨务精纯。
遑遑访魏汉,北学中离群。
伊余守初质,温故以知新。
谁出不由户,貌别情还均。
浊世二三子,厌弃犹为人。
相逢靡幽明,隔域岂不亲。
兹涂无尔我,相泯等一真。
昔亦念张孺,犹能逐冥尘。
梦唐寅徐祯卿
唐生白虹宝,荆砥夙磨磷。
江河鲲不徙,鲁野遂戕麟。
徐子十□周,邃讨务精纯。
遑遑访魏汉,北学中离群。
伊余守初质,温故以知新。
谁出不由户,貌别情还均。
浊世二三子,厌弃犹为人。
相逢靡幽明,隔域岂不亲。
兹涂无尔我,相泯等一真。
昔亦念张孺,犹能逐冥尘。
注释:
- 唐生:唐寅,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 白虹宝:指唐寅的画如白虹般珍贵。
- 荆砥砺磷:用荆石和砥砺磨砺自己的品质。
- 江河:比喻大河之水,象征广阔。
- 鲁野:指的是鲁地,古代诸侯国之一,后泛指中原地区或北方。
- 徐子:指徐祯卿,明代文学家、诗人。
- 十□周:不详,可能是某个字的繁体写法。
- 邃讨:深入探究。
- 魏汉:指汉代,也泛指古代汉族文化。
- 北学:北方的学问。
- 伊余:我的谦称。
- 温故:温习旧的知识。
- 谁出不由户:出自《论语·先进篇》:“由也!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而巳矣。”意思是说:“颜回啊!你为什么不说呢?他这个人呀,集中精力读书会忘记吃饭,快乐到忘记了忧愁,甚至于都不知道自己快要老了。”“不由户”即“不由己”,意为没有自主权。
- 貌别:外貌上的分别,此处指表面的区别。
- 情还均:情感上平等,没有差异。
- 二三子:指志同道合的人,泛指同辈人。
- 厌弃:厌烦丢弃。
- 冥尘:佛教用语,意为轮回转世,死后的灵魂进入六道轮回。
- 兹涂:此处的道路。
- 昔:以前,往日。
- 张孺:张溥,明朝文学家,有《七录斋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唐寅和徐祯卿的怀念之情。全诗以“梦”为引子,通过回忆与朋友之间的往事,抒发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一句“唐生白虹宝,荆砥夙磨磷”描述了唐寅的才华如同宝珠一般璀璨,他勤奋努力的品质也如砥砺般坚韧。这里的“荆砥砺磷”意在形容唐寅的坚韧不拔和毅力。
第二句“江河鲲不徙,鲁野遂戕麟”则表达了唐寅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不挠。这里用“江河鲲不徙”来比喻唐寅的坚定立场,而“鲁野遂戕麟”则是对唐寅为国家献身的赞美。
第三句“徐子十□周,邃讨务精纯”则提到了徐祯卿的学识和才能。这里的“十□周”可能是指他的学问深厚,而“邃讨务精纯”则强调了他对学术的追求和执着。
第四句“遑遑访魏汉,北学中离群”则表达了徐祯卿对古代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群体的向往。这里的“北学中离群”意味着他渴望能够像古人一样,成为知识界的一分子。
第五句“伊余守初质,温故以知新”则是对自己的态度,表示自己坚守初心,不断温习过去的知识,以求得新的认识。这里的“伊余”可能是对自己的一种谦称。
第六句“谁出不由户,貌别情还均”则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虽然表面有别,但情感上却是平等的。这里的“况别情还均”意味着即使表面上有所不同,但情感上是平等的。
第七句“浊世二三子,厌弃犹为人”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这里的“浊世”指的是污浊的社会环境,而“厌弃犹为人”则是说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做人的尊严。
第八句“相逢靡幽明,隔域岂不亲”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美好期待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这里的“相逢靡幽明”意味着无论生死,都能重逢,而“隔域岂不亲”则是希望远方的友人能够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兹涂无尔我,相泯等一真”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于世界的看法,认为无论是你还是我,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应该相互理解、包容。这里的“兹涂无尔我”意味着世界上没有你我之分,只有共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