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双旌色,朝行大海东。
天垂鹏翼尽,日照蜃楼空。
玉节诸番卫,金函万国同。
归来铜柱畔,题赋尉陀宫。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写作特点的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关键语句,然后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思想情感分析概括。“迢递双旌色,朝行大海东”,这是写王大行使岭外来时的景色。“天垂鹏翼尽,日照蜃楼空”,这是写王大行使岭外来时所看到的海景。“玉节诸番卫,金函万国同”,这句是说王大行使岭外时,沿途所经之地都派有使节护送,并有使者随行。“归来铜柱畔,题赋尉陀宫”,这是说王大行使岭外来后回京途中经过巴渝地区时,在铜柱之旁题诗赋文。

【答案】

诗句:

迢递双旌色,朝行大海东。

天垂鹏翼尽,日照蜃楼空。

玉节诸番卫,金函万国同。

归来铜柱畔,题赋尉陀宫。

译文:

远道而来,旗帜上飘荡着双旌色,一大早踏上了通往大海东面的征程。

远远望去天空中云层低垂如同大鹏展翅,太阳照得海面上的蜃气楼影全无。

玉符传令各部藩属国,金匣封存万国来使文书。

回到京城,来到铜柱之畔,挥笔作赋歌颂尉佗的功绩。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诗中描绘出岭南一带壮阔的景观和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祝愿之情。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次句写王大行出发前的情景。“双旌”即指旗子,古代出行时所持的旌旗用两竿合为一杆,故称。“迢迢”,形容路途遥远。“色”是颜色的意思。这两句是说,王大行使岭外来的时候,旗子飘扬,远望天际;早行东海,天高云低。“天垂”两句,描写王大行使岭外来时所见的海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从天上看像大鸟张开两翼飞向南方,太阳照耀下的海面上没有一点云彩。“玉节”,指皇帝颁发的符节,古代帝王出行时所持。“诸蕃”,指各少数民族地区。“金函”,指皇帝所发的文书。“万国”,指各国。“玉节”、“金函”、“万国”,都是指王大行使岭外来时所受的恩宠和礼遇。“铜柱畔”,指王大行使岭外来时所经过的地方。这里指巴渝地区。铜柱,即秦代南郡巴县(今四川重庆一带)所立的石碑,上面刻有“南越地兹处斯纪,汉兴唐家重译制”等文字。这两句意思是说,王大行使岭外来时经过巴渝地区,在铜柱之畔题写了颂扬当地长官尉佗的诗文。“尉佗”,即尉迟迥,隋初大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