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山城畔,风流见此时。
署元方朔隐,亭更子云奇。
片月窥帘下,疏星抱席移。
袛应双白眼,兀坐把深卮。
【注】
万古山城畔,风流见此时:万古,指很久。山城,即山城戍垒,位于今陕西宝鸡县北陇县东南。
署元方朔隐,亭更子云奇:元方朔,汉代文学家。《汉书·艺文志》载:“汉兴,有董仲舒、刘向,治《春秋》,故称‘中兴’焉。”
片月窥帘下,疏星抱席移:片月,一弯新月;疏星,稀疏的星星。
袛应双白眼,兀坐把深卮(di 四声):袛应,应对。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流寓秦州时所作。全诗写景抒情,借景抒怀,表现了诗人的旷达情怀。
开头两句“万古山城傍,风骚见此时”,是说万古流芳的山城如今又有文人骚客来此吟咏,这是多么难得的事啊!这里的“山城”是指甘肃陇县的山城戍垒。“风骚”,原指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这里泛指诗歌。“万古”,指很长时间。“又得”句意为:又有幸来到这万古流芳的山城,在这里见到这么多的风骚之士。“风流”句,是说山城的景色如此秀美,真让人如入画中一样。
第三、四两句“署元方朔隐,亭更子云奇”,写作者在山城游览时发现一处风景很美的亭子。据史书记载,汉代著名辞赋家东方朔曾隐居此地,后人建亭纪念他,所以这里的风景非常美丽。“亭更子云奇”,意谓此亭更像仙人居住的地方一般。“更”同“增”。
下面几句是写自己游览的感受和心情:“片月窥帘下,疏星抱席移。”这两句是说自己在亭子里看到一轮明月正从窗帘后面探出半个脸儿来,稀疏的星星也仿佛在席上移动着。“片月窥帘下”一句,写明月高悬,光华照人,使整个亭子都亮堂起来。“疏星”句,写自己坐在席上仰望星空,似乎感到星星也在自己的身边移动。
最后两句“袛应双白眼,兀坐把深卮”,是写自己独自饮酒赏月的情景。“袛应”是应对的意思,“双白眼”是形容自己的眼睛因饮酒过多而眯成一条缝的样子。“兀坐”是独自坐着不动的意思。“把”通“拍”,这里是举杯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写自己游览山城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担忧之情以及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