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龙门兴已阑,漫将陈策射金銮。
生来骠骑封侯易,老去冯唐谒帝难。
栗里乍看三径在,桐江犹剩一峰寒。
秋风咫尺天池上,未向榆枋刷羽翰。

【注释】

①龙门:指黄河的龙门。②陈策:陈述策略。③生来:天生的资质。④老去:年老的时候。⑤栗里:古地名,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⑥冯唐:西汉初大臣,以直言敢谏著称。⑦榆枋:榆柳之材。⑧刷羽翰:指磨快笔锋。

【赏析】

这是一首自伤衰老、怀才不遇的诗。全诗分作四层:第一首写登高望远,壮志难酬;第二首慨叹生时如将,死时难求;第三首追忆故乡旧游,感慨人生无常;第四首抒发对朝廷用贤任能的渴望之情和功业未就的遗憾。

“一望龙门兴已阑”,首联点题,诗人登上了龙门山,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色,不禁想到自己的一生。他虽然有雄心壮志,却未能实现,所以感到十分失望。这里的“阑”,即“阑珊”的缩语,形容意志消沉,心情沮丧。“漫将陈策射金銮”,颔联是说,自己空有治国平天下之才,可惜不能为国建功立业。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陈策”指发表议论的策略或主张,“射金銮”则暗指向皇帝献策。“生来骠骑封侯易,老去冯唐谒帝难”是说,自己年轻力壮时很容易得到封侯赐宅的荣耀,但到老了,想要见皇上一面都很难办到,因为朝中的权贵都排挤他。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朝廷中奸佞当道的不满。“栗里乍看三径在,桐江犹剩一峰寒”颈联描写诗人回到故乡,看到那熟悉的田园风光,勾起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桐江”即桐柏江,位于今河南桐柏县西南。“三径”,指隐者所开辟的三条小道。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秋风咫尺天池上,未向榆枋刷羽翰”尾联则是诗人抒发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迫切心情。“榆枋”指榆树和桑树,用来比喻朝廷中的小人和奸臣。诗人希望有机会向这些奸人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刮目相看。

这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韵味,通过描绘诗人归隐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的失落、无奈以及对朝廷中奸佞当道的不满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