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此日停丝笮,铁瓮经秋卧锦袍。
虎豹有时惊仗钺,鱼龙无处避挥毫。
湖头寺拥三天竺,海上楼观八月涛。
百里兰陵归路近,西风那不醉葡萄。
闻汪伯玉至自京口,暂寓于武林僧舍,走笔代柬,并以奉期。
钱塘此日停丝笮,铁瓮经秋卧锦袍。
虎豹有时惊仗钺,鱼龙无处避挥毫。
湖头寺拥三天竺,海上楼观八月涛。
百里兰陵归路近,西风那不醉葡萄。
【注释】:
闻汪伯玉至自京口:听说你从北京(汪伯玉)来到杭州(钱塘)。
暂寓:暂时居住。
走笔:用毛笔书写。
代柬:代替书信。
奉期:按照期限。
钱塘:即杭州市,古称钱塘,今为浙江省省会。
停丝笮:丝织的细绳。
铁瓮:指杭州西湖边的铁牛儿山,山上有铁牛儿庙。
锦袍:锦制官服。
仗钺:持斧。古代将帅执戟,象征权威,故称“仗钺”。
鱼龙:泛指游动之物。
麾毫:挥笔。
湖头:湖边。
三天竺: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附近的三个小山峰,因峰高、色白而名。
海上:海中。
楼观:指楼观寺,在钱塘江边的孤山之巅。
八月涛:八月的海潮声。
百里:一百里。
兰陵: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
兰陵归路:指从杭州到兰陵的路,即由钱塘乘船经运河往北至曲阜。
西风:秋风。
葡萄:葡萄美酒。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送汪郎中》一诗。这首诗作于唐元和五年(810),当时作者正在长安任左拾遗。友人汪郎中被派往苏州任职,作者写这首七律以送行。
首联:“钱塘此日停丝绠,铁瓮经秋卧锦袍。”这是说钱塘(今杭州)今天停泊着丝线,经过一个秋天,它就像披着一件锦袍。
颔联:“虎豹有时惊仗钺,鱼龙无处避挥毫。”这是说,有时虎豹会感到惊慌害怕(因为有人拿着斧头来保护它们)。但是,鱼和龙没有地方可以躲避(因为有人挥笔来写下它们的命运)。
颈联:“湖头寺拥三天竺,海上楼观八月涛。”这是说,湖头的寺庙围绕着三天竺,海中的楼阁观赏着八月的海潮。
尾联:“百里兰陵归路近,西风那不醉葡萄。”这是说,一百里的兰陵回家的路已经近在眼前了,西边的秋风怎能不令人沉醉于美味的葡萄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