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金襕百宝陈,低眉睊目坐阳春。
暂来东土依檀越,谁道西方得美人。
净妙总因圆觉相,庄严元是法华身。
君看一传琅琊后,大觉从教万古论。
玉树金襕百宝陈,低眉睊目坐阳春。
暂来东土依檀越,谁道西方得美人。
净妙总因圆觉相,庄严元是法华身。
君看一传琅琊后,大觉从教万古论。
首先注释诗句中的关键词汇以解释其含义:
- 玉树: 这里指代的是佛教中的菩提树,象征着尊贵和神圣。
- 金襕: 通常指的是袈裟,是一种佛教僧侣所穿的服装,金色表示纯净无暇,常用于描述佛陀的庄严。
- 百宝陈: 形容物品众多且珍贵。
- 低眉睊目: 形容人低头沉思的样子,常用以形容佛前的虔诚态度。
- 阳春: 春天的象征,此处可能比喻为佛法的温暖和光明。
- 暂来: 暂时到来或访问。
- 檀越: 对施主的尊称,这里指受到邀请的朋友。
- 圆觉相: 指佛教中的圆满智慧,即成佛的智慧。
- 法华身: 指佛法如法华经所示的清净身相,象征纯洁无瑕。
- 君看一传琅琊后: 这句引用了历史典故,琅琊是指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通过传承与学习,可以到达更高的精神境界。
- 大觉: 佛教中的最高觉悟境界。
- 万古: 长时间的意思。
接下来是译文:
十九日是大士的生日,司马公在庵中施设佛像。他像一棵玉树一样庄严,披着金色的袈裟,百宝陈列。他低垂着头,目光沉静地坐在阳光明媚的环境中。虽然只是短暂来到人间,但依然受到了檀越(施主)的欢迎。谁能说西方寻求佛法的人一定能找到美丽的美人呢?他的清净美好完全来源于圆觉的智慧,他的庄严完美地体现了法华经的身相。你看啊,如果他能将这种领悟传授给琅琊之后,那么我们的大觉(最高的觉悟境界)将会被永远地讨论和尊重。
赏析:
本诗是一首富有宗教色彩的颂赞诗,通过对佛教意象的描述和佛教哲理的阐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尊崇和敬仰。诗中的“玉树金襕百宝陈”,用来形容佛像的庄严与神圣;“低眉睊目坐阳春”则描绘了佛像的慈悲与宁静。整首诗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传达出一种超越尘世、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和解脱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佛教文化的接受与推崇。此外,诗中的“谁道西方得美人”等句子,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真谛的追求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