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盖参差越水头,千山寥廓暮云收。
风前并溯王猷棹,月底重登庾亮楼。
彩袖翩褼传楚舞,朱弦嘹呖和吴讴。
梅花渐吐新春色,秉烛何妨尽夜游。
注释:
皂盖参差越水头,千山寥廓暮云收。
风前并溯王猷棹,月底重登庾亮楼。
彩袖翩褼传楚舞,朱弦嘹呖和吴讴。
梅花渐吐新春色,秉烛何妨尽夜游。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夜晚饮酒赏月时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欢饮的欢乐场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生活的热爱。
首句“皂盖参差越水头,千山寥廓暮云收”,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皂盖参差”形容酒宴上宾客的盛况;而“千山寥廓、暮云收”则营造出一种幽静、淡泊的意境。
第二句“风前并溯王猷棹,月底重登庾亮楼”,则是诗人与友人在月光下乘船游览的情景。“风前并溯王猷棹”中的“王猷”指的是晋朝文人王羲之,这里借指诗人自己;“棹”是划桨的意思。“风前并溯”则形容他们一同划船的场景。“月底重登庾亮楼”则是指他们在月亮落下的时候再次登上庾亮的楼阁。
第三句“彩袖翩褼传楚舞,朱弦嘹呖和吴讴”。这句诗描绘了宴会上的舞蹈音乐。“彩袖翩褼”形容舞女们穿着华丽的衣服跳舞的样子,“楚舞”指的是楚国的舞蹈;“朱弦嘹呖”形容乐器的声音悠扬动听。这里的“吴讴”则是指吴地的歌曲,也代表了宴会的气氛。
第四句“梅花渐吐新春色,秉烛何妨尽夜游”。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梅花渐吐新春色”中的“梅花”代表春天的象征,“新春色”则表示春天的气息。“秉烛何妨尽夜游”则表明诗人不怕天明,可以尽情享受夜晚的乐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人物活动的描述,展现了一个欢乐、和谐的聚会场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和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