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镜涵空明,波光倒楼殿。
错诵玄晖诗,澄湖碧如练。
瞻堂十景为大参徐公作一环楼
一镜涵空明,波光倒楼殿。
错诵玄晖诗,澄湖碧如练。
注释:
瞻堂:瞻仰堂宇。
玄晖:指晋代谢安。
环楼:建筑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徐府环楼美景的描绘。诗人站在环楼上,俯瞰四周景色,看到湖水像一面镜子一样平静地映照着天空和楼阁。水中的波光倒映在楼殿之上,使楼殿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诗人还误读了谢安的诗歌,认为湖水像一条碧绿的绸带一样美丽动人。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一镜涵空明,波光倒楼殿。
错诵玄晖诗,澄湖碧如练。
瞻堂十景为大参徐公作一环楼
一镜涵空明,波光倒楼殿。
错诵玄晖诗,澄湖碧如练。
注释:
瞻堂:瞻仰堂宇。
玄晖:指晋代谢安。
环楼:建筑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徐府环楼美景的描绘。诗人站在环楼上,俯瞰四周景色,看到湖水像一面镜子一样平静地映照着天空和楼阁。水中的波光倒映在楼殿之上,使楼殿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诗人还误读了谢安的诗歌,认为湖水像一条碧绿的绸带一样美丽动人。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诗句:自失华阳社,长怀渭水滨。 译文:自己失去了华阳社的职位,长久地怀念着渭水之滨。 注释:华阳社:古代的一个官署,这里指代官职。渭水滨:渭水边,泛指陕西一带。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失去华阳社职位的遗憾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渭水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河流,诗人借此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仕途变迁的感慨。 诗句:传闻秦博士,犹借汉词臣。 译文:听闻秦国的博士
诗句释义 1 闻道三秦使,烟花夹道看:这句表明诗人听说来自三秦的使者正在经过,而沿途的景色被描绘成如同烟花般绚烂。 2. 天高扪太华:描述诗人仰望天空,感觉天空非常高远,好像能触摸到太华山一样。 3. 日近倚长安:这里指的是太阳接近地平线,诗人站在长安城下,仿佛可以依靠长安这座城池来休息。 4. 散吏趋经幄:描述了一群官员急匆匆地走向朝廷中处理政务的地方。 5. 诸生侍讲坛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闻道安仁鬓,秋风半欲华。 - “闻道”表示听说或得知,这里可能是从某人那里听到的消息。 - “安仁”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谢安,他以风度翩翩和才华出众而闻名。 - “鬓”通常是指人的两鬓,此处特指谢安的发丝。 - “秋风半欲华”描述了秋风吹拂之下,谢安的白发几乎快要变白,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对谢安的尊敬。 2. 青囊犹隐市,白帢屡移家。 -
诗句释义: 1. 曳杖辞三岛 - “曳杖”意为拖着杖步行,表示缓慢而从容的态度。“三岛”指的是中国神话中的三个小岛,这里可能暗指隐居的地方。 2. 投簪傍五湖 - “投簪”是古代官员辞去官职后的一种仪式,即把簪子扔入帽子中。"五湖"是中国的五个大湖,这里用来表示隐退的地点。 3. 九丘穷倚相 - “九丘”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九州,每个州都代表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特色。“倚相”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典故或象征
过吴门不及访弇州王公寄怀十首其五胡应麟,明代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胡应麟是明末的文学家,以文学才华著称,其诗作多表达了对时代变革和个体命运的思考。 虎观才俱屈,鸡林望转高。这句话描绘了胡应麟在观察事物时,既有锐利的洞察能力(“虎观才俱屈”)也体现了他对更高远目标的追求(“鸡林望转高”)。虎观比喻敏锐的目光,能发现隐藏的问题;鸡林则象征着更高的理想或目标
【注释】 渺邈违芝宇:指离开吴地。芝宇,美称王公宅第。 风流忆草堂:指怀念在家乡时的居所。 蓝田聊卜筑:蓝田山是著名的产玉之地。聊,姑且;卜筑,筑室定居。 绿野暂浮觞:浮觞,泛舟饮酒。绿野,泛指郊野。 长庚:即太白金星,古人认为它的颜色与日相对,故以避之。 天回大酉藏:大酉,神话中的神山名,相传为西王母所居。 翘首:抬头仰望,形容盼望的心情。 葭菼倍苍苍:葭,芦苇;菼,一种草名,初生时色青
寄汪献于 自返金陵客,何方定卜居。 七哀应著咏,孤愤早成书。 卧榻芙蓉在,衡门薜荔馀。 碧云怀望久,一怅剡溪鱼。 注释: 1. 自返金陵客:指诗人自己返回了金陵(现在的南京)。 2. 何方定卜居:问自己应该在哪里定居。 3. 七哀应著咏:七哀诗应该被吟咏。 4. 孤愤早成书: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愤怒,希望能够通过写作来抒发这些情感。 5. 卧榻芙蓉在:诗人躺在床上时看到窗外芙蓉盛开。 6.
【注释】 “过吴门”三句:指作者在吴中,因未能到访王公。王弇州,即王世贞,字元美,号弇州。王公,指王世贞。弇州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千秋”句:王粲,汉末著名作家,曾为曹操幕下的军谋参谋,后归附刘备,任侍中祭酒。子长,司马迁的字,他曾任太史令,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太史公。这里以王粲、司马迁自比。 “日远”句:龙楼,指皇帝所居之宫殿。兔苑,指汉代皇家园林。这两句说,自己远离京城,就像王粲一样
日月回真想,乾坤入梦游。 晓风吴苑屐,寒雨石湖舟。 匣底双龙卧,毫端万象愁。 亦知三径好,咫尺负羊求。 接下来将分析这首诗: 1. 诗句释义: - “日月回真想,乾坤入梦游。”: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无限广阔和神秘力量的向往与探索。 - “晓风吴苑屐,寒雨石湖舟。”:描绘了清晨在吴地(今江苏苏州)散步时的情景,以及雨中泛舟石湖的感受。 - “匣底双龙卧,毫端万象愁。”:比喻书法创作中的心境
【注解】: 1. 过吴门不及访弇州王公寄怀十首其一:指诗人在路过吴门时未能去拜访弇州王公。 2. 谕蜀传司马:指司马相如曾为汉成帝出使蜀地,并在那里担任了“中郎将”一职。 3. 还吴忆士龙:指张翰曾在吴郡任职,后来因为思念家乡,便辞官返回故乡。 4. 万峰吟薜荔:比喻山势高峻,连绵不断;薛荔是一种藤蔓植物,常被用来比喻高山。 5. 一径把芙蓉:形容小路曲折蜿蜒,像一朵荷花一样
瞻堂十景为大参徐公作 一环楼。 南峰流素华,光彩荡林樾。 胡床人未眠,玩此瑶台月。 注释:瞻堂十景是大参徐公的十幅山水画,环楼是为了观赏这十幅画而建。南峰流素华,指南峰山上的白鹤亭。光彩荡林樾,指月光照耀在树林中。胡床人未眠,指欣赏美景的人没有睡觉。玩此瑶台月,意思是欣赏这瑶台月色。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了观赏徐大参的十幅山水画而作的。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上环楼远眺,看到了南峰山、白鹤亭和月亮
瞻堂十景为大参徐公作一环楼 底事爱楼居,楼居自堪爱。 千峰翠若环,不断雕栏外。 注释:为什么喜欢在楼中居住,因为住在楼里本身就很可爱。千座山峰就像绿色的玉环一样环绕,仿佛从楼外延伸到栏杆外面。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徐公的环楼所创作的一首题咏诗。诗人赞美了环楼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表达了他对这座楼的喜爱之情。首句“底事爱楼居”直接表达了他喜爱这座楼的原因
独酌逍遥馆醉中拈笔漫书五绝 巢由抱箕颍,尧舜开虞唐。 何须论得失,臧谷俱亡羊。 注释:巢父和许由是抱着箕山的颍水而隐居的人,他们被尧帝和舜帝任命为官员,开创了虞朝和唐朝。为什么非要去谈论得失?就像臧仓和谷子一样,最后都是失去了羊。 赏析:此诗以巢父、许由自比(《史记·伯夷列传》说“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虞舜亦圣人也,得伯夷叔齐而名益彰”,此诗当是仿效此意),表明自己不愿与世俗之徒同流合污
瞻堂十景为大参徐公作一环楼 移来蜀相祠,曾息轩皇驾。 乍宵风雨声,恍惚苍龙下。 注释:这诗是写环楼的景色和感受。环楼在瞻堂,所以称瞻堂十景。环楼原是一座庙宇,后来被迁至此地,所以有移来蜀相祠之句。“轩”指天子的车驾,这里指皇帝的车驾。诗人在这里用“曾”字表示曾经有过,但已不再有。环楼建在山顶上,所以有乍宵风雨声之句。环楼高耸入云,好像苍龙欲降。 赏析:此诗以环楼为主题
瞻堂十景为大参徐公作一环楼 何来千仞壑,贮此百尺流。 莫令到人境,畏引桃花舟。 诗句释义 何来千仞壑,贮此百尺流: 何来千仞 - 这里“千仞”指的是极高的山峰,形容山峰之高峻。 壑 - 山间形成的深沟。 贮 - 储存、收藏。 百尺流 - “百尺”指水流的高度或长度,通常用来形容瀑布或河流的壮观。 整句诗的意思是,这座环楼高耸入云,它所储存的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人们心中难以忘怀的艺术瑰宝
瞻堂十景为大参徐公作一环楼 禾黍被郊原,绿畴自高下。 何论十仞堂,将筑万间厦。 注释:禾黍长满了郊外的原野,绿色的田野从高处到低处依次铺展开来。何必去说十仞之高的殿堂,要造万间之高的高楼呢? 赏析:首联“禾黍被郊原,绿畴自高下”,描绘了郊野的农田景色,禾黍生长在广阔的原野上,而绿色庄稼则从高处到低处依次铺展。这一景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田园之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颔联“何论十仞堂